和平街,位于福州新区(长乐区)城关东部,1100米的纵深分布着数十座官宦府邸、民居,完整地保留宋元明清街区肌理和建筑风貌。
这个假期,“我随郑和下西洋”2025年长乐和平街国庆中秋文旅活动举办,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物资补给地,和平街又迎来了那支熟悉的“船队”。“船队”正在选拔贤才参与下一次远航,闻此消息,“船队见习官”从四方赶来。他们要在和平街内完成七大考验,证明自己有潜力成为随“船队”出海的“文化传播使者”。
海丝奇遇街上,手持“郑和密令”的“船队见习官”不计其数,既有小朋友,也有“大朋友”。记者随他们参与考验发现,各个关卡的设置都结合了街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尽显巧思。
在士绅文化馆,“船队见习官”需准确辨认出9个姓氏图腾中的6个,方可过关。初见考题,“船队见习官”盲猜一通,接连落败,守关者提醒,答案就藏在展览中。馆中的“百姓长乐”展厅讲述了长乐的姓氏故事。“唐朝末年,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军民有吴、卓、林、陈、周等姓迁居长乐……长乐目前有姓氏43个,有‘陈林半天下,黄(王)郑满街排’之谚语。”在姓氏图腾展板上介绍了50多个姓氏的图腾,“船队见习官”纷纷从中找到答案。
闽剧馆这个关卡考验的是“听力”。“船队见习官”需听一段闽剧唱段,参照任务展板的空白位置及选项内容,正确选出完整的戏文歌词。这个唱段出自《荔枝换绛桃》,是闽剧经典代表剧目之一,以古代福州为背景,讲述了绣女冷霜蝉与画工艾敬郎以荔枝和绛桃定情,却因封建统治者迫害而双双殉情的凄美爱情故事,被誉为闽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落地”还是“落第”,是“生生世世”还是“生生死死”……“船队见习官”竖起耳朵,认真辨别。
“这些关卡的设置能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本地的历史和文化,我觉得挺好的,寓教于乐嘛!”带着孩子来闯关的陈女士说。
此外,活动还设置了“郑和环球工坊”,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异域手作的魅力。东南亚珍珠贝母镶嵌工艺、马来蜡染布艺DIY等吸引了一批游客上手制作。
街区搭台,文旅赋能,假期前两天已经有数千人次前来参观游览。和平街相关负责人介绍,街区正紧紧围绕和平街汾阳溪所承载的长乐文脉,深度挖掘街区历史文化价值,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街区运营中。“街区现已新增入驻商户将近20宗,涵盖餐饮美食、休闲健身、艺术培训、酒店民宿、非遗文化等各类业态,并通过举办多样活动引流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全面展现和平街的文化魅力,进一步促进长乐和平街的文化旅游消费,扩大招商吸引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