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0点离开比什凯克,前往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途中探访世界文化遗产——泰姆格里考古景观岩刻。
大巴车经过1个小时行驶到达边检站,很快办完入关手续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在口岸迎接我们的是当地导游古丽亚,一位哈萨克丰满女子,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原来她出生在新疆乌鲁木齐,五六岁时随父母移民到哈萨克斯坦,已在这里生活20多年了。
午餐后就直奔今天的“主题”:去泰姆格里峡谷观赏历史久远的岩刻画。
当车轮碾过最后一段碎石路,我们来到了泰姆格里峡谷的入口处,面前的是一片广袤而沉默的赭褐色土地。哈萨克草原的风呼啸而过,仿佛携带着远古的回音。这一刻,我意识到自己即将踏入的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更是一条贯通三千年的时间隧道。
我们跟随当地哈萨克导游的脚步,沿着干涸的河床前行。据这位个头不高、长相朴实的中年汉子介绍,这里的遗产占地约900公顷,包含了48个遗址点,总共有5000件岩刻画,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直至20世纪初。而且不仅有岩刻,还有大面积的古代墓群、远古祭坛的遗迹以及多层的人类住所遗址。这表明泰姆格里是一个集居住、丧葬和祭祀于一体的重要中心。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能观赏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遗址点。
这些刻在黑色玄武岩上的图案,历经数千年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辨。岩画内容包罗万象,主要围绕三大主题:食物、繁衍与信仰。具体题材可分为动物形象,如如公牛、马、骆驼;拟人形象,包括头顶太阳的神明、戴面具的巫师;工具与器物;建筑与地形;以及抽象的几何图形与符号,等等。
我伸手轻触冰凉的岩面,能感受到每一道刻痕的深度。这些由石器或金属工具凿出的线条,简洁而有力,充满了神秘的自然主义风格。令人惊叹的是,尽管工具原始,古代工匠却精准地捕捉到了动物的动态——奔跑的野鹿扬起前蹄,公牛的犄角充满力量感。
这些岩刻远不止是艺术创作,它们是古代游牧民族的"石质百科全书"。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岩石成为了最持久的记忆载体。每一个图案都承载着特定信息:动物形象关乎生存和繁衍,人形图案涉及社会组织信仰,几何符号可能记录着天文历法。最打动我的是岩刻中体现的宇宙观。太阳、星辰、天父地母的形象反复出现,显示出古人对宇宙的敬畏和理解。他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在岩石上刻下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这些思考穿越三千年时光,依然能与现代人产生共鸣。
泰姆格里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古老,更在于它的连续性。在这里,文明不是断裂的碎片,而是绵延不绝的长河。这些岩刻提醒我们,人类虽然创造了璀璨的现代文明,但面对自然的基本敬畏、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三千年前的先民并无二致。
驱车离开时,我带走了一颗普通的峡谷石子作为纪念。它不会说话,却仿佛诉说着一切:关于时间与永恒,关于变化与不变,关于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留下的微小而坚定的印记。
泰姆格里峡谷的岩刻,是刻在岩石上的史诗,更是刻在人类共同记忆中的根源密码。在这片苍茫的哈萨克草原上,每一个到访者都能找到与远古自我的对话,这或许就是世界文化遗产最深刻的意义
【游览于2025年9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