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城晚报】
□王志让
因为我们几个人年龄都大了,早已脱离了工作岗位或田间劳作。为了加强锻炼身体,我们开始骑行,到现在已坚持3年了。不分春夏秋冬,一天两趟骑着轻便的电动三轮车,带着老伴沿着环村大道转悠,一次少说也有20多里地。久而久之,就尝到了抖抖风、亮亮眼,既观察了田园美景,又冲淡了居家琐事烦恼的乐趣。
春日里,风和日丽,神奇的大地像是一名高级绘画师,把大地绘制成五颜六色的巨型版画,图案中的农家男女都劳作在自家的田地里或果林间,有耕翻整地的、刮畦打堰的、施肥浇地的,也有播种覆膜的、除草的、施药的、修剪整枝的……个个都是低头弯腰,手足不停地操作着各自的农活。连块成片的麦田,嫩生生、绿油油,微风吹动,麦浪翻滚。路边的小草青青,稀疏细碎的迎春花和不知名的小野花次第绽放。林园里那洁白如雪的杏花、粉色如霞的樱桃花、如少女笑靥般迷人的桃花连成一片,成了娇艳绚烂的花海,迷了人的眼球,放飞了人的心情,让人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我们行驶在引黄干渠的河堰上,眼见黄河水潺潺地向东流去,被微风一吹,激起层层波纹,在春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辉。
夏日里,火辣辣的太阳毫不留情地洒向大地,我们一边慢悠悠地向前行进,一边搜索着消夏的避暑胜地,哪怕是一大片绿树成荫的大道也行,只要是有清凉惬意的地方就好。终于,我们一行数人坐了下来,天南海北地“聊”,既有存放在肚子里的生活琐事,又有感叹人生的不易,还有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指数的讨论……从天上到地下,从国家大事到生活日常,想谈什么就谈什么,刹那间,树荫底下就成了一个生产快乐的“乐园”!
一路行驶,鸟语相随。叽叽喳喳的鸟雀向我们叫个不停,但因言语不通,我们只能微笑着招手致意。
车随路转,我们突然捕捉到几组画面:一组是不少庄户人站在田间地头,抚摸着麦穗,数着麦穗的排数,盘算着今年的收入;一组是春花凋零后的小果,在微风里随着枝叶的摆动而“招摇过市”,期望它们能一天天变大、变黄或变红,直至成熟;一组是在田野的周边,有或深或浅的花草在自由绽放,碧绿旺势的瓜果蔬菜,释放出它们的芬芳与馨香,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秋日里,凉风习习,行驶在环村大路上倍感舒服。季节的转换,宛如田径场上的接力赛,这时的秋风好似会魔术似的,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阻隔了夏日的炙烤和干热风,把碧绿四野都变成了金黄色,丰收的景象布满了田地,收割机、三轮车在轰鸣中运行,父老乡亲挥汗如雨,忙于收获,辛勤的劳作终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秋风吹得树叶由绿发黄再变红,在风的撕扯下无奈地挣脱了枝条,像蝶飞一般飘落在地上,铺就了厚厚的一层地毯,行人踩过会发出沙沙的声响。红红的山楂、黄黄的脆梨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为果园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五彩斑斓的旷野如诗如画,我们坐在三轮车上,时不时地掏出相机,将镜头定格在行进中,这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写照。
冬日的大地寒风刺骨,西北风在野性呼号,发出了口哨般的响声,扑打着行人的脸颊,钻进你的衣领,进入你的脊背和前胸,让你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战,感觉好冷好冷。
冬日的树木,剥去了郁郁葱葱的衣装,只剩下明晃晃、光溜溜的树体和枝干,傲然孑立于寒风之中,坚强地忍受着冬日的风雪侵扰,暗地里却储蓄营养,攒足力量,准备迎接春暖花开。
冬日的雪,如小精灵般从天而降,纷纷扬扬地飘洒着,覆盖了大地、房屋和一切的露天物件,洁白的雪瞬间使广袤大地换了衣裳,田野的麦苗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被,树枝也被一层银白盛装压弯了腰。温度稍有一点点回暖,树的枝干上就会有晶莹剔透的小冰柱悬吊着,美不胜收。
冬日的地里几乎没有或少有农活可干,只是在午间太阳高照时,梨园或桃园会有果农或修剪摆弄着枝条,或捡拾剪下的果枝。
在月落西山的那一刻,常会出现骑行的我们连同旷野大地,还有那光秃秃的树木及村落、万物都被置身于“火海”之中,近山的几块白云没来急躲避起来,也被带入其中,构成冬日里别具一格的景观。
电动小三轮的行驶轨迹,如同岁月的丝线,把我们的生活编织得丰富多彩,田园的美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