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停时,云层还未完全散开,临朐县城东侧的粟山像块被浸软的碧玉,立在黛色的天际线里。踩着沾了潮气的布鞋往山脚下走,远远就看见山门前的老槐树垂着湿漉漉的枝丫,细碎的槐叶上挂着水珠,风一吹便顺着叶脉滚落,在青石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拾级而上时,才发觉石阶早被雨水润透。浅灰色的石板缝里冒出青苔,指尖轻轻一碰,满是凉丝丝的湿意。道旁的侧柏丛里,水珠顺着松针往下滴,“嗒嗒” 落在石阶上,偶尔溅到裤脚,留下一小片淡色的水渍。走得慢了,还能看见叶片背面藏着的蜗牛,背着半透明的壳,在湿漉漉的草叶上慢慢爬,留下一道浅浅的银痕。半山腰有座小巧的山神庙,朱红色的门框沾着泥点,门檐下悬着的铜铃还裹着水汽,风过时只发出闷闷的轻响,倒比往日多了几分温柔。

摄影:杨洪刚


越往上走,视野越开阔。停在半山腰的观景台往南望,临朐县城的轮廓在薄雾里渐渐清晰。青灰色的屋顶还沾着水珠,阳光从云缝里漏下来,给屋顶镀上一层淡淡的金光;穿城而过的弥河像条银色的带子,河水泛着粼粼的波光,连河面上的石桥都看得真切。偶尔有炊烟从县城的街巷里升起,裹着湿润的空气往上飘,最后与山间的云雾缠在一起,晕成一片朦胧的白。山风带着草木的清香扑在脸上,混着远处河水的湿润气息,深吸一口,连胸腔里都透着清爽。


终于登上山顶时,风忽然变得轻快起来。山顶的凉亭柱上还挂着水珠,石凳被雨水洗得发亮,坐下时得先擦去凳面的潮气。往四周望去,东边长着零星野菊的山坡,被雨水染得愈发鲜亮,黄色的花瓣沾着水珠,像撒在绿毯上的碎宝石;西边能看见沂山的轮廓,被一层薄云裹着,只露出淡淡的青影;而脚下的临朐城,像被浸在温润的水汽里,街道上的行人、往来的车辆都变得小巧,连远处菜市场传来的叫卖声,都被风滤得轻柔了许多。

靠着凉亭的柱子坐下,看云慢慢从山尖飘过,听山间的滴水声与远处的蝉鸣交织。忽然觉得,这场雨把粟山的热闹都洗淡了,只留下满目的湿绿与清宁。原来不用去远方寻秘境,临朐城畔的这座小山,雨后便藏着最妥帖的惬意 —— 连下山时回头望,都能看见山顶的云雾正轻轻漫过凉亭,把这份湿意清欢,悄悄裹进了风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