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公共交通自由行的第十三天,昨天走完卡线,今天一早青旅的小伙伴陆陆续续都离开了。有去往根河方向的,北京的姐姐今天去恩和,我还是惦记去趟额尔古纳湿地,准备再住一晚。
一大早五点多起来,就看到了朝霞,注定又是一个下雨天。
上午窝在青旅的大厅里写头条,男生的房间里新住进来一位道士,穿着道士服走来走去,留着长发和胡子,穿搭和我们普通人格格不入,看着挺吓人的。
下午准备去趟额尔古纳博物馆, 这边的博物馆午休两个半小时,大家不要跑空。博物馆的位置比较偏,我是打车过去的。
整个博物馆只开放了古代历史展厅和非遗文化民俗展两个展厅。
古代历史展厅,主要是史前文化和文物遗址分布图,以及汉代兴起于大兴安岭的拓跋鲜卑,走出森林,向南迁徙,完成了由狩猎向游牧的过渡;室韦,鲜卑之音转,意为森林中人,属于鲜卑后裔。隋唐时期,蒙古族的先祖~蒙兀室韦就居住在额尔古纳·昆”,额尔古纳河也就成了蒙古族的起源发生地,是蒙古族的母亲河。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个部落,建立蒙古汗国。1689年,沙俄与清政府俄签订《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从此额尔古纳河成为中俄两国的界河。为了巩固边防,清政府于1727年在额尔古纳河沿岸设置卡伦,1732年调索伦(鄂温克)、打虎儿(达斡尔)、巴尔虎、鄂伦春兵丁驻牧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当时为巴尔虎驻牧地。卡伦也就是我们今天走的卡线简称。
第二展厅是非遗文化展,中国俄罗斯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这些俄罗斯族,受十九世纪末在黑龙江、额尔古纳河一带兴起的淘金热、中东铁路的修建,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大批苏(俄国)侨民来到中国,使这里成为侨民聚居区。目前,额尔古纳市有俄罗斯族近8000多人,拥有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这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点,下一步准备去恩和小住两日,感受一下当地文化。
从博物馆出来,我没有打车,准备步行往回走。博物馆这条街叫哈萨尔大街,应该算主街,我住的青旅的那条街是额尔古纳大街。路过铁力饮品店又买了个冰激凌吃。这个饮品店应该是个网红店,里面的东西不便宜。
回到青旅,晚上又是拼餐,今晚吃豆角焖面,24元一位随便吃。为了这顿焖面,我中午都没吃饭,焖面味道不错,就是有点咸了。
晚餐吃多了,出来遛弯看到了晚霞,“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今天一天都遇到了,明天注定是个好天气,准备去额尔古纳湿地公园走一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