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东馆自建成并于2024年2月2日试运行部分开放之日起, 就成了上海滩打卡地顶流的存在。
当时每天只开放8000个名额,需要提前线上实名预约,但基本是放票就秒光。开始几日我在连续试了几次不成功的情况下只好作罢,后来又断断续续地几次点进预约页面,系统都是显示灰色的“已约满”字样,从此后就失去了信心,渐渐地就将此事淡忘了,以至于2024年9月15日起试行散客免预约入馆政策我都浑然不知。
已经免预约一年后的今早我才偶然看到的这则“免预约入馆”的消息,但还是让我有些小惊喜。心动不如行动,我决定今天就到此地打卡。
上博东馆位于世纪大道1952号,他以“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为主要定位,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同时他与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东方艺术中心共同组成浦东新区重要的文化地标。
在这个夏末的上午,我踩着梧桐斑驳的树影,十点半到达上博东馆B1东入口处。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看到上博东馆的外墙, 它简约中透着贵气,低调、奢华、不张扬,细看起来,感觉东馆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藏品。
让我没想到的是,已经习惯了排队的我,在上博东馆基本没怎么排队,我猜想可能由于今天是周一的缘故吧!很多博物馆都是周一闭馆,大家以为上博东馆也是如此,所以人才会少。
在入口处扫身份证原件就直接进入了展馆。接着在展馆大堂的“上博智能语音导览处”我又再次刷身份证并支付20元钱后就拿到了一台导览器,它有自动定位和讲解功能,可以提高我的观展体验。
带上导览器,我开启了上博东馆的探索之旅。
我的观展线路是经过大厅乘坐扶梯最先来到江南造物馆。上博东馆的大厅宽敞明亮,将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丝毫没有压迫感。
江南造物馆位于东馆四楼,这里有江南手工艺品展示。
江南是中国丝绸文化重要发祥地和瓷器的发源地。这里展品丰富,展厅设计也很有江南韵味。江南人灵秀聪慧,审美独特,江南的工艺造物便是托起这美与生活的坚实基础,在这美观与实用的结合处,可以感受到与造物同功的不朽匠心。
打卡完江南造物馆,我乘坐扶梯到达五楼屋顶花园,这座直达五楼长长的扶梯,灯光设计的很有现代感,很出大片。
屋顶花园名曰“云林”,是典型的江南样貌,亭台楼榭设计也都有苏式园林特点,这应该是苏式园林的浓缩版。
作为展馆的户外拓展空间,我非常喜欢花园中连廊廊棚的设计,既遮阳又避雨。行人在廊棚下穿行,晴天不打伞,雨天不湿鞋,很多江南古镇都有这样的设计特点。
若下雨,还可以坐在廊下,静听雨滴打在廊棚上的声音。
既能感受那份江南园林的精致韵味,又能感受到陆家嘴周边的“高海拔”,这个屋顶花园真是闹中取静的理想之地。
从屋顶花园下来,我又参观了四楼的考古馆、赵朴初艺术馆、文保修复馆。
在三楼我还参观了货币馆、陶瓷馆、陶瓷馆专题馆。在二楼打卡了玉器馆、书法馆、绘画馆等,二楼的数字馆需要提前预约,我本次是没时间去看了。
我带着导览器一路“走马观花”,五个小时很快过去,甚至我行走的速度常常超过了导览器讲解的速度。
若想细看并探究每件宝物背后的历史及故事,恐怕一个星期的时间都不够,上博东馆实在太大了,可看的宝物又实在太多了。我的想法是本次只需看个大概即可,因为常设展馆会一直在那里,而且无需预约,我可以抽时间随时过来。
“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截止到10月8号结束,这个特展我要留出时间看;若再有时间,我会到青铜馆看看“大克鼎”从而结束我本次的上博东馆之行。
红山文化特展名为“龙腾中国”,位于一楼的第一特展厅,整个展厅一片中国红。
红山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吸收了来自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文化因素,形成了地域鲜明的文化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是我们弘扬和传承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段文字来自展厅现场所学)
这个特展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龙出辽河”,第二单元为“龙行红山”,第三单元为“龙衍九州”。这里所有的展品都是距今约5000年以上的展品,其中“石雕神人像”距今约8000-7000年。
由于很多展品是从墓中出土,我无法拍照片,但5000年前先民精湛的工艺和超前的审美令人惊叹。其中让我格外惊喜的是我看到了一块距今约7000-6000年的玦形石龙,它是1985年在吉林农安左家山(屯)出土,目前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也就是说在吉林农安7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地生活,这很让人吃惊。
从第一特展厅出来,我就来到了位于它旁边的青铜馆。
青铜馆中的大克鼎应该是上博东馆位居C位的存在,它属于西周中晚期,在陕西出土,捐赠人为潘达于女士。
大克鼎和大盂鼎,是迄今为止有铭文的青铜鼎中,最大的两件,由晚清官员潘祖荫收藏。
潘家人躲过了日军多次搜查。新中国成立后,由后人潘达于女士捐献给上博,大盂鼎后来陈列于国博。
潘达于女士百岁时,两鼎短暂重聚上博,为其庆生。
上博人民广场馆的建筑造型就源自大克鼎。
由于采用了高科技的低反光玻璃,拍照十分清楚,于是我也给大克鼎拍了张大大的特写。
一天的时间,在上博东馆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之旅,深切感受到了我大中华古代艺术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若有时间,我还会暂别日常的喧嚣,走进这座文化宝库,用视觉去触摸我大中华历史的精髓,感受中华艺术的震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