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韩晓寒 通讯员张薇 姚瑞红)近日,邯郸峰峰矿区清泉公园的智慧书房内,一场“读北朝·半月谈”系列文化公益分享会温情开讲。从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脉络,到响堂山石窟的北齐造像巧艺;从滏口陉古丝路的商旅传奇,到磁州窑千年不熄的窑火传承,市民无需远行,在家门口便能沉浸式触摸千年文脉。这场让北朝文化“走出典籍、走进生活”的活动,正是峰峰矿区以文化为脉,活化历史遗产、打造北朝文化旅游带的生动实践。
作为北朝文化的核心承载地,峰峰矿区文化资源禀赋优厚。响堂山石窟是中国北朝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存,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太行八陉之一的滏口陉,见证了北朝时期南北文化交融与民族融合;磁州窑文化更有“中国陶瓷艺术活化石”之称,烧造技艺千年传承至今。
近年来,峰峰矿区锚定北朝文化核心优势,以响堂山石窟为支点,串联磁州窑文化、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遗址红色文旅、太行药王谷生态康养等多元业态,构建起“全域联动、全龄适配、全季可游”的文旅发展格局,让原本存在于历史书中的文化地标,变身市民游客可感、可玩、可参与的生活体验空间。
沉浸体验:科技赋能让千年遗产“活”起来
“一戴上眼镜就像‘穿越’了!既能近距离感受响堂山石窟的庄严精美,还能踏入充满未来感的科幻场景。”来自天津的游客刘峰难掩兴奋之情。这是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推出的“一念幻世”体验项目——游客佩戴VR设备后,即刻踏入奇幻世界,历史不再是玻璃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是触手可及的互动场景。科技打破时空界限,更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
除此之外,“夜游响堂”项目已成为景区“网红打卡点”。借助光影投影技术,响堂山石窟的经典造像被投射在山体岩壁上,搭配音效营造出沉浸式氛围;更有“光影北朝”无人机秀上演,数百架无人机组成的编队在空中变换“飞天”“拈花手”等造型,与地面光影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灵动的北朝文化画卷。景区还推出“中国石窟艺术展”,串联敦煌、云冈等石窟艺术脉络,推出“三大皇家石窟联票”,联动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开展“石窟里的融合之路”直播活动,构建起“白天沉浸互动、夜晚光影盛宴、全域文化交融”的立体游览模式。
品牌传播:多维度发力,扩大北朝文化影响力
为让“北朝文化核心地”品牌声量持续提升,峰峰矿区从专家赋能、赛事引流、媒体造势、国际传播多维度布局品牌传播工作。今年4月,举办“响堂山杯”河北省首届大学生短视频创作大赛,吸引省内外多所高校学子踊跃投稿200余部,以青年视角挖掘文化内涵;邀请蒙曼、郦波等知名文化学者通过直播深度推介响堂山石窟文化,并协办《人民日报》客户端《跟着视界游中国之古迹巡游》直播活动,带领全国观众“云游石窟”,观看量突破390万,实时点赞量超130万。此外,该区连续两年开展“千人共绘磁州窑”活动,推动非遗技艺传承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在国际传播层面,借力国际化平台彰显北朝文化世界级价值。依托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传承中国》栏目,向全世界讲述响堂山石窟所体现的文化交融情况以及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工作。相关内容获中国驻意大利领事馆官方Instagram平台转发,成为北朝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今年9月,磁州窑亮相“机遇中国 美丽河北”河北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交流活动让北朝文化跨越山海走向国际。
文创研学:让文化遗产“可带走、可传承”
在峰峰博物馆文创区,“文物里的峰峰”系列产品备受游客青睐。“流失海外文物盲盒”内含响堂山石窟流失海外造像的复刻摆件;设计团队还将北齐造像上的莲花、飞天等纹样融入香薰、书签、饰品等日常用品,让文物元素悄然走进生活。今年3月份发售的响堂山石窟数字藏品《大佛洞场景》以三维建模技术还原大佛洞的空间布局与造像细节,首批6000件上线即售罄。
聚焦磁州窑文化,举办文创设计大赛,筛选优秀作品进行孵化,打造“瓷韵响堂”系列文创产品,将“胡服骑射”“北朝乐舞”等文化符号融入陶瓷工艺,开发出陶瓷茶具、箱包、服饰等50余款产品,助力“磁州窑造”区域品牌成型。
为让游客沉浸式触摸北朝文化,峰峰矿区联合河北交通广播992打造“漫步邯郸 寻迹北朝”专属自驾游路线,串联起响堂山石窟、峰峰博物馆、磁州窑艺术街区等核心文化地标,让游客沿着路线就能一站式探访北朝文化精髓。
随着十一假期临近,峰峰矿区将北朝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进一步升级,为游客送上一场兼具观赏性与互动性的文旅盛宴。磁州窑艺术街区成夜间游玩核心,每晚6点至10点,星光夜市汇聚磁州窑手工艺品、陶瓷制品与地方小吃,满足逛吃需求。从科技赋能遗产活化到多维度品牌传播,从文创研学传承文脉到特色活动营造体验,峰峰矿区正让北朝文化“活”在当下、走向未来,成为河北文旅发展的亮眼名片。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