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文脉遇见创新思维,当非遗技艺碰撞现代设计,铜川市王益区正书写着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交融共生的精彩答卷,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文化是发展的灵魂,产业是传承的载体,两者实现真正的融合才能让历史‘活’起来。”区文旅局负责人的话,揭示了王益区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密码。
作为“孟姜女传说”发源地,王益区将这一非遗IP打造成4A级景区“姜女故里・秦人村落”。走进村落,秦式建筑错落,秦腔与编钟声交织。游客可穿秦服学揖礼、亲手做秦绣,还能在实景剧场看《孟姜女》演出。“带孩子体验古法造纸,他连手机都忘了玩,这才是有意义的旅行。”西安游客张女士笑着说。围绕传说开发的丝巾、“望夫石”摆件等文创,年销量超5万件,让“孟姜女”从故事里走进生活。
耀州瓷更是王益区的“金字招牌”。始于唐、盛于宋的耀州瓷,曾是皇室贡品。如今,耀瓷文创园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师傅正带游客体验拉坯:“过去瓷坯靠手捏,现在保留古法的同时,用模具辅助新手,去年光体验项目就接待 3万人次。”园区研发的青瓷茶具、香薰等新品,不仅入驻西安SKP等商场,还通过跨境电商销往欧美,年销售额突破 1500万元。
农旅融合让农产品变身“文化礼”。“孟姜红”鲜桃贴上“孟姜女送福”标签,配上古风礼盒,售价翻了一番。果农刘大哥笑着算账:“去年种了5亩桃,靠景区直销和线上带货,销量比以前好太多了,收入也上升不少!”而“铜益王”大樱桃通过“樱桃采摘节 + 秦腔表演”活动,吸引游客上门采摘,亩均收益突破8000元。
依托特色桃产业,相继推出“桃之夭夭”文创及孟姜女主题文创,包含桃木雕书签、桃花酿礼盒在内的12款产品备受关注。端午文明集市期间,“桃礼”展区通过AR技术还原桃文化历史,凭借新颖形式吸引众多年轻游客打卡,首日便创下5万元销售额,此案例还入选了2025年陕西省文旅融合创新项目。
文化宫作为王益区重要文化地标,也变成了“文化 + 商业”的样板。这里既有华为、瑞幸等知名连锁品牌,也有非遗手作店。每到夜晚这里便成了热闹的“夜生活主场”,往来人群穿梭在店铺间,处处是熙熙攘攘的景象。
如今的王益区,正加速布局“文化+”新赛道。文化+陶瓷、文化+农业、文化+民宿等特色产业模式多点开花:文化为陶瓷注入千年耀州窑的技艺底蕴,让手工瓷坯成为可带走的“文化记忆”;为农业披上“孟姜女”“秦文化”的特色外衣,让鲜桃、樱桃变身溢价翻倍的“文化礼”;为民宿赋予秦式建筑、非遗体验的独特内核,让游客在住宿中沉浸式感受文脉传承。这些模式不仅盘活了本土资源,更让文化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消费”,推动王益区在融合发展中跑出加速度。
王益区正在用“文化+产业”书写着发展答卷。“欢迎大家来王益,看千年文化,品现代生活!”这是王益人向世界发出的热情邀约。
(高佳伟)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