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河汤汤,文脉悠长。9月16日上午,济宁日报社策划的“一条大河”行进式融媒直播活动第一季启动。此次活动以“一条大河·文脉新韵”为主题,直播首站走进泗水县。
初秋的泗水滨景区,碧波荡漾,鹭鸟飞过水面发出阵阵啼鸣,两岸景色倒映水中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给老百姓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黄女士经常与朋友相约来此游玩,拍下许多照片留作纪念。“公园有很多展现泗水文化的设施,在这里散步还能够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曾经这里只是当地人熟悉的自然景观,如今已成为展示泗水文化的窗口。“‘泗水盛鼎’附近建有文化长廊,从‘人文肇始’到‘生态新城’十个主题的雕塑,生动展示了泗水的特色历史文化。”景区工作人员孟女士介绍,“很多市民过来玩的时候,时不时就会停下来看看这些雕塑,家长也会给小朋友讲述上面的故事,这就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了泗水优秀的传统文化。”
泗水滨景区依托古老泗河而建,是泗水县将儒家经典文化融入景区景点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推进生态文化魅力家园建设的项目之一。景区建成后,举办了各类传统节庆表演、文化宣讲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025年1月,山东省“黄河大集”新春季在此启幕,吸引了近4万人次前来体验。
离开泗水之滨,来到仲子文化广场。这里有为纪念孔子得意门生仲由而建的仲庙,是泗水县挖掘地方先贤文化、打造道德高地的创新实践。
仲由,字子路,是孔门十哲之一,以勇猛刚直和至孝闻名。行走在青砖黛瓦的古朴建筑中,感受中式建筑美学。仲庙内“负米养亲”“周游列国”“治蒲三善”“结缨遇难”等石刻雕像,将传承千年的仲子故事具象化,“孝”与“勇”的儒家精神也因此变得可感可触。
“仲庙让仲子故事拥有了具象载体,更便于我们讲好仲子故事,弘扬仲子精神。”泗水仲子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杨刚说,泗水县积极开展“仲子文化节”等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仲子后裔、专家齐聚于此,在交流讨论中让仲子文化“走出去”。
近年来,泗水县在擦亮仲子文化品牌方面积极探索、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泗水感受“百里负米”的孝心,走进仲庙接受“闻过则喜”的教化,与先贤仲子来一场相隔千年的时空对话。
秋雨绵绵中,漫步在龙湾湖畔,宛如置身世外桃源。“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是泗水县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阵地,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乡村振兴’主题,主要包括研学、培训和文创三大板块。”讲解员张亦楠介绍道。龙湾湖文创街区生动展现了文化“两创”的另一种生动实践,一条街集聚了非遗体验、创意餐饮、文创产品等新兴业态,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意表达。
在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老旧民房变身“等闲谷艺术小镇”,吸引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实践队员积极参与运营。他们与乡村振兴合伙人互动合作,为片区打造了“仲意龙湾”文创品牌,开发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文创周边”;孵化“野创”品牌,设计产品包装,推动了休闲农业向文化体验的价值跃升。
据了解,近年来,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创新“文化+旅游”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了鲁班记忆木工坊、云贵扎染等研学空间,实现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此外,聚焦文化创意产品,建设了砭石记、川上咖啡、虎咬瓜等功能区域,打造了集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文创中心。
从泗水滨的自然风光,到仲子文化的精神滋养,再到龙湾湖文创街的产业创新,近年来,泗水县深耕文化“两创”实践,构建起系统性发展体系,推动千年文脉以崭新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续写着文化传承的新篇章。(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珊 摄影 杨国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