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物馆的沉浸式探秘到图书馆的“文化纳凉”,从夜间集市的烟火气到电竞赛场的呐喊声......初秋的蒙城,文旅消费热潮涌动。一系列特色活动精彩纷呈,让人们在清凉与欢乐中尽享城市文化魅力,也为暑期经济注入了强劲动能。
“画文物时,我好像在和4000多年前的先民对话。”12岁的葛彪在蒙城县博物馆尉迟寺遗址展厅里,正专注地勾勒大口陶尊的轮廓。蒙城县暑期推出的“我在博物馆画文物”活动,吸引了200余名青少年参与。98幅优秀作品在馆内展出并通过公众号收获广泛好评。孩子们在笔尖与文物的对话中,读懂了文物里的远古智慧。博物馆俨然成为他们钟爱的“第二课堂”。
为实现文化资源的创新转化与高效利用,蒙城县推出“博物馆奇妙夜”系列活动,将博物馆的热闹从白天延续至夜晚。
蒙城县梦蝶文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博物馆奇妙夜”运用声光电技术复原5000年前的尉迟寺遗址场景,让游客体验“瞬间穿越”;“文化侦探”游戏引导游客解锁展品隐藏的秘密;《国家宝藏》纪录片等循环展映,营造文化氛围;以庄子、万佛塔为灵感的文创雪糕、纸雕灯等30余款产品秒变“打卡神器”。连续20余天的特色集市上,非遗手作、创意潮玩与咖啡美食汇聚一堂,让博物馆既“有料”更“有趣”。
当地图书馆也掀起“文化纳凉”风。暑假以来,蒙城县图书馆内座无虚席,日接待读者超3000人次。市民们手捧书籍,在清凉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充电”。国学诵读班、21天阅读打卡等活动,让“文化纳凉”成为避暑新风尚。“既能消暑,又能学知识,这才是暑假该有的样子。”市民李锡源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不仅文化场馆变身热门打卡地,蒙城的夜晚还藏着更多“不打烊”的新玩法与烟火气。夜幕降临,蒙城奥体公园上空,3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瞬间变幻出庄子讲学、万佛塔剪影、鲲鹏展翅等璀璨图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每晚都吸引大批市民驻足观赏。“像一场流动的文化展,太震撼了!”带着孩子前来的席鹏璐赞叹不已。
更多年轻人在天河广场找到了夜晚乐趣。全民电竞大赛现场,选手激烈角逐,观众热情高涨,场外的特色美食夜市香气四溢。“打比赛、品美食,这就是夜晚的乐趣!”参赛选手王永安笑着说。据统计,活动期间周边商场人流量同比增长60%,餐饮、零售营业额显著提升,“电竞+夜市”模式有效拉动夜间消费。
火热的消费场景背后,是蒙城县持续优化的文旅服务供给。今年暑期,当地联合21家文旅企业发放文旅消费券2.64万张,总面额81.7万元,覆盖景区门票、酒店住宿等多个领域,有效撬动消费增长。
蒙城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张峰表示,从主流媒体聚焦的大口陶尊,到浏览量超30万的“蒙城花朝节”;从“五进”活动的民俗汇演,到“电竞+文旅”的新鲜玩法,该县正以文化为魂、创新为翼,让文旅消费兼具文化深度与创新活力,极大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记者 任雷 通讯员 代慧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