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项目对接洽谈。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摄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9月16日,作为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主会场活动之一,以“多元共聚 多业共融 共谋文旅新发展”为主题的河北文化和旅游投融资对接活动在邢台市举办。
本次活动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邢台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吸引了来自亚太旅游联合会等协会组织负责人,中国保利集团、中国旅游集团等国内重点文旅企业代表,文旅行业专家、投融资机构、运营商以及省内景区街区、项目单位代表等240余人参会。
河北文化和旅游投融资对接活动现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摄
记者看到,会场设置了金融服务区和对接洽谈区,160余位供需方代表按照景区运营提升、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旅游演艺、餐饮小吃、酒店民宿、文创设计等六个主题分组交流对接,达成一批合作意向。
活动以视频形式推介了太行山沿线河北5市(石家庄、张家口、保定、邢台、邯郸)10个重点招商项目,充分展现了各市资源特色及所在城市文化IP。沿线5市的代表还在现场推介了特色资源和重点需求项目,其中邢台大峡谷综合开发项目招商金额10.12亿元,用于夜游灯光亮化、旅游体验项目植入及峡谷度假酒店、智慧化景区建设;崇礼室内主题公园项目,招商引资15亿元,打造集多元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全天候文旅中心。
主题演讲环节,华侨城(深圳)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深圳招商引资实战平台、承德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用生动案例解读了产业融合创新的实战经验,爱奇艺、蓝色光标集团、新华融媒科技等国内重点企业从文旅科技融合、沉浸场景打造等方面推介了优质供给项目。
“今年以来,我们的门票销售同比增长了26.01%,收入增长了21.39%,其中电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长99.98%。”承德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梅洪介绍了从《康熙大典》实景演出到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该公司以产品为中心,深化产业的乘积效应,建构内容主题化、产品多元化、营销聚焦化、管理智能化等九大模块,取得了良好效果。
邢台大峡谷景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摄
华侨城(深圳)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树民认为,当前旅游业发展已经从“投资为王”转向“能力为王”的阶段,总需求仍在增长,但消费呈现出细分、下沉等新趋势,旅游新项目总体在减少,投资效益也在降低。未来的文旅项目投资应坚定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紧密结合科技,进行新质生产力创新,并致力于把存量旅游项目盘活。
“新时期文旅项目的投资要素需要再定位,土地和资金只是基础要件,区位力评估和差异化产品才是基本条件”,张树民分析,面对全面转变的行业趋势,成功案例和市场品牌只是初步认知,组织决策力与资源整合力才是最重要的关键点;作为创新性产业,设想方案与发展愿景只是初始动力,企业家精神与团队专业性才是最重要的要素。
深圳招商引资实战平台执委会主任张希波介绍了数字经济、低空经济与文旅融合的落地实践。他认为,科技不是目的,而是让文化被看见的桥梁。河北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使其成为全域创新的天然试验场。在2024年崇礼冰雪节的冬奥纪念表演中,3000架无人机组成动态滑雪运动员造型,与地面激光秀联动,表演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2亿次。在正定古城灯光秀表演中,无人机组成“赵云骑射”三维动画,叠加古建筑投影,入选文旅部“文旅科技示范项目”。
会场设置了金融服务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摄
“自2016年第一届至今,深圳招商引资实战平台已连续八届组织百余家涉旅企业参加河北省旅发大会,推动冀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一批项目已在河北落地或正在布局。 ”张希波说。
文旅项目往往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银行信贷资金的“添柴加火”。
石家庄的“织音1953”文化艺术园区自开园以来,已组织艺术周、海报展、设计周、免费观影等156场活动,吸引130多万游客打卡,这座承载城市纺织记忆的“工业遗址”,正逐渐蜕变为吸引全城潮人的“潮流中心”。工行石家庄分行精准打出“项目贷款+普惠产品+消费补贴”组合拳,不仅为项目建设投放2.5亿元贷款,还携手石家庄市旅投集团规划建设数字化综合管理线上平台,保障项目顺利开园和运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