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徐子涵
暮色四合,饱满了天地贫瘠的想象。月明星稀的魔都之夜,才刚拉开序幕,繁华如梦的夜上海风情,便联袂光影大戏,浓墨重彩登场。
徜徉在徐家汇公园的林荫大道,历史的烟尘扑面而来。新世界的高楼鳞次栉比,拔地隽挺的梧桐古木参天。“缺月挂疏桐”的幽古雅韵与“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高新科技,正在月光灯光目光里,交相辉映。
川流不息的街上车水马龙,塑胶跑道以及广场里的游人,往来穿梭。有年长的市民悠然闲适散步,翻阅过数载春秋的手中,一柄纸扇,兀自摇曳沁凉。同样,也有元气满满、好似朝阳初升的青年男女,大汗淋漓的他们,或奔跑,或打球,或街舞,分别以不同的形式淬炼体魄。
霓虹焕彩的老旧街巷边,密布街头的餐馆内,人头攒动,市声鼎沸。我流转的目光透过水汽氤氲的玻璃窗,望见食客们柔软的笑靥粲然,同时推杯换盏。他们正以潮涌般新鲜漫卷的烟火气,滚烫出一城绚烂魅影。
突然想起,人生海海、四季平凡,唯有美食美景与爱,永远不可辜负。身为滚滚红尘里的疲累赶路者,一颗因琐屑日常而枯燥的心,容易被这样的欢聚抚慰治愈。
初秋时节,略微蜷边的梧桐叶犹如阔大的手掌,蓊郁泛黄,在晚风中慢慢摩挲,熨帖着秋的心事。它从岁月深处徐缓飘落,似在著述一封封呼吸温热的情书。昏黄暧昧的路灯从叶隙间洒落,光斑翩跹满地,如一枚枚迷离梦幻的媚眼,一阙转瞬即逝的爱意华尔兹,美得令人心醉、心碎。
恍惚间,我感到一切都是那般不真实的存在。它平凡得如同每一抹随意照耀在你我生命中的华美月色,却更非凡得似亘古人类永恒记忆里,那情深缘浅的光阴镌刻。
我牵着时光的手,被夜风轻吻额头。一树树鸣蝉,仍在此起彼伏地高唱属于它们的盛夏挽歌。我漫无目的,走在这座看似灯红酒绿的国际大都市。目之所及,却是另一番感触。
繁华似锦的确是沪上之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表象,“宝马雕车香满路”,“蛾儿雪柳黄金缕”,“夜市千灯照碧云”……可在我看来,深厚文化底蕴与较高人文素养亦是这座城的灵魂所在。
当行人没在斑马线上过马路,总有司机愿意主动停下车礼让;悠长深邃到仿佛没有尽头的徐家汇地铁站墙壁上,雕刻许多关于老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地下轨道交通人行道的中央,塑有曾为建设轨道交通呕心沥血的名人工程师铜像;多次乘地铁外出,很少见到市民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人人遛狗牵有绳索已成风尚;还有弥散四溢书香的书城,即使已成为今天的热门打卡地,亦无人于此大声喧哗。毕竟,在这方窗明几净的广阔空间里,所有人不由自主压低嗓音,生怕破坏这闹市中来之不易的宁静……
尽管魔都是对其的现代化称谓,可它亦有纯正的江南心脏。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上海便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不仅存留外滩万国建筑群、石库门建筑等历史遗迹,同时融合现代摩天大楼群(如陆家嘴天际线)。时空交错的双面性,令这座城既保存了江南古镇的水乡温婉,又展现了未来城市的科幻脉动。
行于街上,你或许很容易看见穿着奇特吸睛的年轻人,他们犹如动漫或国画或不同年代里走出来的人,可上海人见到妆容夸张的他们,不以为意、司空见惯。其间就有日式洛丽塔妆造,也有中式国风美少年等等多元服饰文化的交融碰撞……
中西合璧的豫园,拥有清幽秀丽、精致玲珑的建筑风格。整座空间,构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诗意栖居的格局,里景无不渗透出浓郁的“法自然”“师造化”气息。
园中水动静相补、虚实相映,颇具艺术感染力。空间理景演变中凸显其变化与统一的园林特点。与此同时,它还吸收了“西式园林”景观空间的开敞性,配简单的布局结构,设计杂而不乱,突破中国古典私园半闭合的空间特色,表现出魔都“萃取精华摒弃糟粕”的强劲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