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如意甘肃·山河共秀——2025年文旅创作者大会”在武威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作者齐聚这座丝路古城,走进武威市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与历史对话的金秋之旅。
武威市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5751.31平方米,馆藏文物46111件,涵盖一级文物170件、二级文物274件、三级文物592件。从新石器时代彩陶、汉简、汉唐木雕,到西夏木版画、西夏文文献,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少数民族文书,这些特色鲜明的文物是河西走廊灿烂历史的见证,讲述着武威作为丝路重镇的辉煌过往。
走进展厅,灯光柔和而专注地洒落,在静谧的空间中勾勒出文物安静的轮廓。创作者们放缓脚步,在一件件珍贵展品前凝神驻足。
“这件王杖诏书令册简制作于公元前10年,记载了汉代尊老养老的法律制度。”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作者们静静聆听工作人员讲解,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下这些刻满汉隶的木简。一位年轻的内容创作者感叹道:“这些文字跨越两千年时光,依然清晰可辨,我都能想象出古代法律颁布时的庄严场面。”
“看,这就是声名赫赫的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文旅账号“风闻旅行”的博主张亚彤,用镜头捕捉这件国宝不同角度的神韵。“来到武威,很多历史故事突然变得真切可触。”他说,在这里,过去与现在交汇,深深激发着其创作灵感。希望能通过镜头记录武威深厚的历史、独特的非遗、美丽的自然和热情的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制作视频,让更多人看见武威、走进武威、爱上武威。
大会期间,来自全国的407位创作者兵分五路,分别在“丝路遗迹·寻踪河西”“天马行空·自在武威”“交换家乡·山河共秀”“锅气里的甘肃”以及“心动凉州·一眼千年”等五条独具特色的采风线路上,用镜头与文字记录金秋时节甘肃最美的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甘肃文旅品牌注入新活力。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蔡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