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因美苏冷战,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很少甚至不能去苏联旅游的,就算去旅游,也都是东欧等国家,西欧,南欧等国,基本不会去。
但事实上,苏联的国际旅游还是很火热,根据六十年代后期苏联外宾旅行局领导人安库季诺夫在《消息报》上的说法,苏联一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近150万。
苏联旅游宣传
面对日益庞大的外国游客,基辅、敖德萨、塔什干、埃里温等城市都纷纷修建大型宾馆以应对日益火热的旅游业,至于汽车旅馆,在1968年,将增加40个,为了解苏联生活的外宾开辟新的汽车旅行路线。
当然,一年150万的旅游人次,以苏联的体量来说,还是不多的,但毕竟是有人去旅游的。
苏联旅游宣传
鉴于语言不通的问题,苏联特地培训了口译导游,而通过这些口译导游,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外国人在苏联旅游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谁才能当口译导游?
在苏联,不是人人都可以当口译导游的。
因为工作强度大,甚至有可能24小时连轴转,加上需要有耐心,一般只招聘年轻的姑娘,且最好是语言学校的学生,而且招聘的时候还需要遴选家庭成份,要是有苏共身份更好,但犹太人或者犹太血统,是无法担任口译导游的。
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相应语言组的面试,考察语言能力。
苏联旅游宣传
成功遴选出来的人员会在“国际旅行社”上全日制的课程,一般学习三个月,是不收学费的。
学习结束后,会跟着某一个旅行团跑一遍行程,然后就开始独立带团。
除此之外,还要政审,通过后才能接待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政府的代表团。
而成为口译导游,其实是有编制的,但需要过一段时间,且适应工作的人才可以获得正式编制的,其中学校语言专业毕业的,已婚的,有固定户籍的,会优先拿到正式编制。
语言学校毕业,有固定户籍的还可以理解,为何强调已婚呢?其实就算防止她们嫁给外国人。
至于工资薪水待遇,还算丰厚。
口译导游的工资分三个等级,最低为第三级,工资为120卢布,第二级则是130卢布,而为了保证语言能力足够担任口译,每两年,需要考试复核一次语言能力,第一天笔试,第二天口试,且必须通过。
苏联旅游宣传
而通过的人,每个月还有月薪10%的语言能力津贴,
当然,福利和苏联正式职工一样,有病假、节假日以及退休后的退休金等等。
注: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中国人也会去苏联,而因为汉语难度高,汉语口译导游的薪酬是每天40美元。
除此之外,还有机会走遍全苏联,住最好的旅馆,吃最好的餐厅。
在苏联的旅游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一般外国人来苏联旅游,是必然要通过“国际旅行社”才行的。
而在“国际旅行社”里,分为餐饮组、交通组、剧院组以及特别服务组,所谓“特别服务组”,其实就是让游客体验苏联的一些生活,比如编织树皮鞋等等。
至于住宿,如果是游轮旅游的话,就住在游轮上,如果是岸上,只能是宾馆,宾馆也分等级,其中第一级是客房内有卫生间和淋浴间的,而旅游级的,则是一层楼共用一个卫生间和淋浴间。
当然,至于最后住哪里,其实还是听最后的安排。
比如有的人买的是旅游级的客人,可能因一些原因住在“欧洲大酒店”或者“阿斯托利亚大酒店”。
如今的圣彼得堡欧洲大酒店
不过在“欧洲大酒店”重建之前,很多房间其实也没有卫生间和淋浴间,属于“旅游级”,但也有不少带卫浴的客房,甚至还有“特等间”,但数量不多。
住好后,就是行程问题。
实际上,当时苏联旅游出行都是大巴车,而且大巴车的运作,其实和我们今天旅行没什么区别。
一般景点都有一个固定的停车场,游客从哪里下,后面就从哪里上。
比如著名的冬宫,广场上有一个固定的停车场,每天停着三四十辆大巴,而且样式都是一样的,因此游客需要在几乎一样的车阵里寻找自己的旅游车,一不小心,就有人走丢。
如今的冬宫
至于吃饭呢?宾馆一般都含全餐。
这意味着午饭和晚饭都得回旅馆吃,有几种套餐,游客可以自己选,偶尔也会提供外出午餐。
好在七八十年代,苏联没有堵车问题,基本都可以准时。
食住行都解决了,我们可以看看一天的旅游行程,一般标准的行程是3天,白天游览,晚上必有活动,比如民俗表演、芭蕾舞等等。
以下就是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一次旅游行程:
7:00——在欧洲大酒店集合
7:30——大客车出发来接
8:15——简单的致辞
9:00——上车
9:30-12:15——城市游览
12:30——去港口吃午餐
13:30——登车
14:00——15:30参观冬宫
15:30——17:00自由活动
17:30-18:00——返回港口
而城市游览,一般是瓦西里岛沙嘴、圣以撒广场、宫殿广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言,然后穿过大奥赫塔桥,走皮斯卡廖夫大街、皮斯卡廖夫公墓、不屈者大街、英勇广场、斯米尔诺夫大街、黑河、彼得格勒区博利绍伊大街、圣三一桥这样的路线。
皮斯卡廖夫公墓
这些路线是固定的,没有额外参观项目,自然也没有额外的收费项目,至于游船票也不会单独卖,唯一能卖的也就是剧院的门票,而且只能在宾馆服务处购买。至于价格嘛,则是7美元27美分,属于很贵了。
如果是全国旅行,那行程就多了,而且口译导游必须跟着走完全程。
不过,和现在旅游有些特殊的是,七八十年代,依旧是美苏冷战期间,为防止游客内混入间谍,一些地方会有克格勃便衣。
有传言,每一辆旅游大巴上永远都坐着一个克格勃便衣,实际上并没有,只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如博物馆等等,会有他们的存在。
至于口译导游,在送走旅行团后,要向第一处汇报,询问一些问题,有没有异常之类的。
去“小白桦”购买纪念品
来旅游,必然会买一些纪念品,而苏联能购买纪念品的地方,就是“小白桦”商店,也就是特供商店。
酒水和罐头类专区
“小白桦”商店每一家宾馆都会有,口译导演也不会带他们去普通的国营商店,而且只能游客去,口译导游是不能进入其中的。
因为“小白桦”商店只出售进口商品,且只能用外汇付款。带游客去这里,只是希望他们尽可能的多消费外汇,尤其是西欧和美国游客。
只不过来苏联游玩的游客对这些商品并不是很感兴趣,因为很多都是来自他们的国家,且质量也不是那么高,甚至还会对“小白桦”商店的高价格感到震惊,毕竟自己国家的同样商品,其实并没有那么高。
出售各种苏联旅游纪念品
至于他们最感兴趣的,其实就是在这里售卖的各种旅游纪念品,比如排版和装饰华丽的苏联名著,各种精雕细琢的珠宝和黄金饰品,各种精致的套娃,伏特加以及巧克力。
专供外国游客购买纪念品的柜台
从这些可以看出,尽管美苏冷战,双方在各个领域斗争,但在国际旅游方面,虽然有限制,但至少存在,并不是大家想的那种,不允许外国人旅游等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