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漫过贺江“几字湾”,
白鹭掠过两岸的红瓦白墙,
绿水青山渐次苏醒。
粤桂交界处的岭南古邑——
肇庆市封开县,
正以“景村一体、农文旅体深度融合”的模式,
将山水的灵秀、人文的厚重、活力的朝气,
绘就成一幅多元交融的岭南新卷。
△封开城区全景图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山水灵韵:
贺江拐弯处的诗意栖居
封开县,
这座被西江与贺江
温柔环抱的千年小城,
其山水之魂,
凝练于那一道道独特的贺江“几字湾”。
从高空俯瞰,这条碧绿的绸带在封开境内舞出灵动的曲线,时而湍急如奔马,时而舒缓似呢喃,在青山翠谷间蜿蜒流淌,将岭南山水之美勾勒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水流转折,更是封开文旅发展的“黄金拐点”,串联起广府文化的根脉、史前文明的密码,也承载着当代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

△贺江几字湾 伍世泉 摄
以贺江为天然轴线,
国家4A级旅游景区贺江碧道画廊
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陆长卷。
九曲十八湾的碧波轻拥竹洲半岛、台洞湿地与大洲半岛,万亩田园随四时更迭晕染斑斓色彩,春日花开灿烂,夏季荷塘清雅,秋来稻浪翻滚,冬日寒雾朦胧。

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鹰嘴桃、草莓等观光采摘园如明珠般点缀其间,在四季轮回中散发着诱人的芬芳;水上运动休闲中心疾驰的摩托艇白浪翻飞,竹林深处卡丁车的引擎声轰鸣,共同奏响了一曲活力乐章,让游客在山水间感受到“动中有静,静中生动”的独特韵律。
当视线越过贺江的柔波,
一座座雄浑的峰林便映入眼帘。

△千层峰景区 欧镜开 摄

△大斑石 欧镜开 摄
千层峰,这座诞生于三亿八千万年前的砂岩峰林,如利剑直指苍穹,每一层岩石都是一页地球日记,记录着远古时期的地质变迁。令人同样叹为观止的是杏花镇的“天下第一石”——大斑石。这块巨型花岗岩体一石成山,壁立千仞,远望如瀑布倾泻,近观纹理分明。当地传说:那是女娲补天时遗落在此的七彩石,为这片岭南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让坚硬的石头平添了几分灵动与传奇。
文脉千年:
岭南古邑的历史回响
封开地处广东与广西交界,
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这里是“广信”所在地,
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更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
广东广西也因“广信”得名。
漫步封开,
处处都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

△图:奔本苯笨
广信文化园内,“岭南第一塔”广信塔,巍然矗立于西江与贺江交汇处。登塔远眺,可见两江浑黄与青绿交融的奇观;漫步园中,粤语发源地的文化脉搏清晰可触。

驱车半小时,便能抵达隐于岩溶山谷中的黄岩洞陈列馆,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静默伫立于此,共同诉说着“岭南史前文化”的岁月厚重。

△五马巡城舞
这里还孕育了“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岭海儒宗”陈钦等历史名人,拥有五马巡城舞、麒麟白马舞等64项省、市、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
而当地县域副中心、商贸强镇南丰镇的骑楼街,在明清时期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是南丰最繁荣的商业贸易中心及政治经济中心,全街长400米,约有商铺198间。如今经过“修旧如旧”的升级改造,雕花廊柱间的往昔繁华与现代商业交融,成为岭南商业文明的活化石。
活力新章:
“百千万工程”中的振兴脉动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
如今,“景村一体”实践让当地
实现村庄变美、农民变富、产业兴旺,
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
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里随处可见代表“岭南村落美学”格调的古建筑和民房群。当地创新农房风貌提升机制,对贺江核心区约1500栋农房实施“修旧如旧”改造,既保留岭南韵味,又让沿线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航拍台洞村。老牛阿杰 摄
在“政府整体谋划+县镇村三级联动+市场高效运营”模式运作下,民宿经济在这里得到悉心浇灌快速成长,全国丙级旅游民宿贺江别苑、高端民宿月亮湾度假村等项目相继落地,台洞村也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联农带农的“富民产业链”在此成形。依托“企业+村集体+农户”机制,沿线村落盘活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建成鹰嘴桃、红心番石榴等点状体验式农业基地,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环大湾区百公里骑行等大型赛事活动,吸引众多两广游客。村民通过民宿分红、农产品销售、赛事服务实现“家门口增收”。

夕阳下,封开县体育公园八个标准匹克球场上竞技正酣。这项融合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特点的新兴运动自引入后风靡全县。全县已培养持证指导员、裁判员200余名,承办粤港澳大湾区职工匹克球赛等赛事,让山区小城变身新兴体育热土。
“百千万工程”赋能下,
这座千年古邑焕发新活力。
游客驻足处,流动的江湾间,
岭南小城以文化赋能、生态破题、
创新破局的缩影跃然眼前——
转角皆惊喜,旅程尽故事。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永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