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三百多年前的望森楼。实习生 魏建烨摄
初秋时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岐岭镇下山村,稻田绿意犹存。花田边,伫立着始建于三百多年前的望森楼。
90多年前,这座历史悠久的方形客家土楼曾是永定县委、永定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所在地、归国华侨陈康容烈士的故居,见证了诸多重要的革命历史事件,留下了一个个红色印记。如今,整修后的革命旧址和“整装扮靓”的村庄相映成趣,不时吸引来游客驻足“打卡”。
作为闽粤赣边革命老区,5年前,包括下山村在内,龙岩市永定区8个行政村被中央组织部列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5年后的今天,这些曾镌刻着革命印记的村庄,褪去旧日沉寂,重焕生机。
位于永定区中部的湖雷镇上南村,诞生了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如今,传承着红色基因的村党支部依旧是乡村发展的“主心骨”,在党建引领下,逐步实施上南街立面改造提升、上湖溪生态水系综合治理等12个工程项目,让老街焕新、溪水复清,绘就出一幅景致怡人的新画卷。
“以前,土地革命让农民‘耕者有其田’,现在,西田村通过流转土地,整合土地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游客多了,产业旺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走在金砂镇西田村红军街上,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传甲如是介绍。
地处闽粤交界的城郊镇桃坑村曾是土地革命时期红色交通线入闽第一站,现在成了红色研学的热门目的地;高陂镇西陂村将红色资源与人文资源相融合,每年吸引游客数十万人次;岐岭镇下山村则用“真金白银”吸引年轻团队返乡创业,红色故事借直播间走向更多人……
从保护一处处红色旧址,到培育一个个特色产业,永定区红色美丽村庄的实践,正是革命老区以红色基因赋能发展的生动缩影。随着村容村貌焕新升级、游客流量稳步增长,乡村振兴的活力被不断释放,红色美丽村庄的发展画卷正越绘越鲜活。(林铭贤 兰志飞 林盈 实习生魏建烨参与采写)
湖雷镇上南村。姜淇摄
金砂镇西田村的百香果种植园。实习生 魏建烨摄
岐岭镇下山村。人民网记者 兰志飞摄
“永定暴动”策源地——金谷寺。人民网记者 兰志飞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