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李建学
知道洪庆山,缘于几幅图片。有最美盘山公路,有所谓丹霞地貌。据说在西安市东南,算是距离市区比较近的山。
星期六跟隔壁老王访古探今,我们驱车从桃花潭地铁站下面的大道出城,走高速到华胥镇拐进山,先走乡村小道看丹霞地貌,再沿专用线路上洪庆山顶,最后通过盘山公路,于临潼骊山下来,进市区走到桃花潭地铁站,完成一个闭环,纠正了两个谬误。
第一个,洪庆山不是一座山,且不归临潼区管辖;虽然从华清池一侧可抄近道抵达,这座跟骊山相连的山系,却属于灞桥区的乡村。
第二个,丹霞地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那种连片岩石,多为土层里密集矿物质与阳光发生作用的结果。没听说我们的地质人员到这里来看过剖面,他们该有发言权。
雨后初晴,路边的山野很是湿润,我们徒步无法走进这种地层,看到的坡面都是红土。最好看的是流水冲击过的褶皱,类似于沟壑的那种斜坡。
其实,洪庆山的丹霞地貌跟老家的后山很像。李家沟的北山里,有一面叫做“红家洼里”的大土坡,也是泛红的泥土加碎石,生长各种杂草之外,还有成片的野莓子,那可是我少年时的百草园啊。
在红土层色彩绚丽于翠绿深处的洪庆山,久违的柴草炊烟扑面而来,草丛里亲情的小柴胡和大片糙叶败酱摇曳着金黄的花朵,连野酸枣都成熟为栗色的饱满。
在丹霞对面的崖边遇到一大丛野葡萄似的水果,“形色”说是木防己,味道淡淡的品不出好赖,也是一味中药。听说过防风,这回见了防己。
来到洪庆山中,努力追寻曾经的乡野记忆,尤其是人烟稀少的山岭和林草密实间,远处的羊儿欢叫着,身边熟悉的山中气息,眼前飞过放牛挖柴胡的快乐。
离开这一块似曾相识的山岭,层层拐上大路,车辆和游人多起来,洪庆山顶的人祖庙香火旺盛。王同学讲了传说中的“人祖”故事,庙里供奉的药王和财神都是三位。
站在洪庆山最高处,能看到骊山背后的天文台;山下就是临潼城区,跟洪庆山一脉相承,单一的骊山和宽厚的洪庆山,都是秦岭山脉中众多的一份子而已。
传说中的最美盘山公路,就在接近骊山的山岭上。骊山高处的烽火台,十多年前组织活动去过;壮丽的天文台只能远观,通往台里的沙子路却是观景的好角度。
顺盘山路轻快下滑,很快就能看到大片的石榴园了。华清池的红墙,就在逼仄的路边。洪庆山最美的感觉,还在丹霞地貌那块的山洼里,虫鸣鸟叫的林草间,能回味到遥远的记忆。
2025年9月9日夜于西安•家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