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组织“‘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蓝田县主题采访活动,开展诗人足迹追寻之旅,深入挖掘西安唐诗文化魅力,推介与唐诗相关的旅游路线、历史遗迹、文化景点,立体呈现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的火热实践。
蓝田县介绍了深入挖掘王维与蓝田的深厚文化联结,激活唐诗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文旅融合与县城发展深度联动,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等有关情况。滋水小学介绍了唐诗进校园开展情况,学校师生还带来了唐诗诵读节目《锦瑟》,表演了舞台剧《王维在蓝田》。
中省市媒体先后到王维《辋川集》中描写的白石滩、孟城坳、欹湖等实地采访,蓝田县王维研究会会长张效东在点位做了详细讲解。
今年以来,蓝田县依托丰富的唐诗文化资源优势,厚植人文沃土、促进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深挖唐诗资源,夯实文化根基。蓝田县通过对古籍、方志的整理,梳理出大量与蓝田相关的诗词作品,编撰了《历代蓝田诗选析》,收录唐诗113首,其中诗佛王维作品17首。撰写了《诗佛王维与辋川》,用唐诗文化将辋川的自然风光与灵秀地质进行艺术展示。着力挖掘县域内蓝关古道、王维辋川等唐诗之路、唐诗遗迹,扎实做好文化遗存的修缮保护工作,为唐诗文化品牌筑牢根基。
二是丰富文旅业态,驱动经济增长。蓝田县根据与蓝田有关的唐诗名篇、诗人足迹,策划推出3条唐诗主题旅游路线(打造蔡文姬纪念馆、水陆庵、王顺山、蓝关古道东南线;白鹿原影视城、蓝田玉博物馆、汤峪温泉度假区西南线;灞水源头、辋川溶洞、葛牌古镇南线等唐诗旅游线路);以“自然赋能、文化点睛”的思路,在景区内嵌入唐诗文化元素、标识,将景区打造为传承与弘扬唐诗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光影技术在辋川溶洞内展示唐诗300余条;将蓝田玉文化与诗中意境相结合,设计推出特色文创单品;依托蓝田厨师文化,结合辋川二十景研制了“诗意辋川”特色菜品(分别为“新竹探春”“芙蓉静开”“幽谷灵韵”“诗礼银杏”“养生茱萸”5道菜品),有效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锁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拓宽宣传路径,叫响文化品牌。蓝田县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会”陕西站总展演活动,以诵读的方式展现唐诗文化的独特魅力,被央广网授予“唐诗文化传承示范基地”称号。精心编排舞台剧《王维在蓝田》、经典诵读《唐俑》等唐诗文化节目,拍摄系列短视频30余期,视频播放量突破1000万+。邀请中省市媒体开展专题采访,系统讲述蓝田唐诗文化品牌建设的创新实践。中央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9集连播终南山下的美域蓝田,全方位感受蓝田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魅力。人民日报整版报道《蓝田,从诗里走来》,对蓝田的唐诗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度呈现。
下一步,蓝田县将以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为契机,以诗为媒、以文聚力,依托“白鹿原影视城、辋川溶洞、蓝关古道”等优质景区、特色点位,挖掘标注诗路、诗迹等重要唐诗现地,聚焦唐诗文化可消费、可转化、可体验特质,实施打卡互动、唐诗对答、汉服游园会等唐诗主题文化活动。持续深度融合“蓝田厨师文化、蓝田玉文化、书法、剪纸”等元素,通过设计“特色文创产品、开设唐诗主题文创店铺”等形式,不断创新蓝田诗词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有效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锁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市打造“唐诗之都”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