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新疆自然资源资料档案馆和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正式开馆,标志着新疆在矿产资源展示、地学科普与自然资源管理方面迈入新阶段。两馆作为“两馆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充分展示了新疆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成为新疆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地学科普教育基地。
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通过八大主题展厅,以实物标本、动态沙盘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了新疆地质构造演变、特色矿产资源分布及重大找矿成果。馆内收藏了大量矿物、岩石、矿石和动植物化石标本,全面展示了新疆独特的地质文化和自然历史,旨在增强公众对新疆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试运行8个月以来,博物馆已吸引16.85万人次参观,深受地质爱好者和青少年喜爱。
与此同时,新疆自然资源资料档案馆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岩心库,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岩心的自动化入库、出库操作,显著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准确性。档案馆还集实物标本库、档案资料库、电子档案库于一体,涵盖地质、矿产、土地、测绘等多个领域,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自然资源资料存储和管理中心。其绿色建筑设计和先进技术应用,如BIM和大数据,也体现了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对于全国游客,博物馆不仅提供丰富的知识体验,如“天地源疆”展厅的生命演化脉络展示,还通过各类矿产标本和科普实践活动,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我国资源的多样性与地质科学的魅力。此外,博物馆希望激发观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对新疆地质文化与自然景观的认知。
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杨良锋表示,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的建成,是新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将持续支持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为后期运营、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未来,两馆将致力于强化地学科普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并提升科普服务能力。计划通过举办更多原创科普讲座、实验活动,加大对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成果宣传,助力“文化润疆”工程。同时,两馆还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打造“丝绸之路地质文化传播新高地”,为提高公众自然资源科学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做出更大贡献。
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建成,不仅填补了新疆作为矿业大区缺少省级岩心库的空白,也为新疆乃至全国的地质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
(文/图 可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