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海边的一段视频火了!
景区里一位环卫工拿着扫帚,把岸边的塑料袋、纸巾、烟头全扫进了大海,海浪一冲,垃圾顺着海水漂得老远。
视频一出,网友吵翻了天,没多久景区回应:已经把这位工人开除,还扣了半个月工资。
有人说 “罚得好,破坏环境就该受罚”,也有人觉得 “环卫工不容易,是不是有苦衷”!
那么,这事到底该咋看?
下面,谭天道地,为你解读!
先别急着骂,环卫工的 “懒招” 背后藏着啥?
不少网友看到视频,第一反应是 “这环卫工也太不负责任了”,可仔细想想,景区环卫的工作真没那么轻松。
海边景区游客多,尤其是节假日,垃圾随手扔的情况不少,有的垃圾卡在礁石缝里,捡起来得弯腰半天;
遇上大风天,刚扫好的垃圾又被吹得到处都是。
有从事过景区环卫的人说,海边环卫每天要走几万步,垃圾多的时候,光清运就得跑好几趟,要是没及时清理,还可能被领导批评。
这位环卫工把垃圾扫进大海,大概率是想 “省事儿”—— 不用装袋、不用扛去垃圾站,扫进海里 “眼不见为净”。
可他忘了,海洋不是 “垃圾桶”,塑料垃圾在海里会分解成微塑料,被鱼虾吃掉,最后可能又通过食物链回到人类身上。
而且青岛是海滨旅游城市,海水环境直接影响景区口碑,这么做看似省了一时的力,实则毁了城市的 “脸面”,这锅真不能让 “工作累” 背。
开除 + 扣工资,景区的处罚 “过重” 还是 “该罚”?
景区给出的处罚是 “开除 + 扣半月工资”,有人觉得 “小题大做”,毕竟环卫工工资不高,扣半月工资可能影响生活;
但也有人觉得 “就该这么罚”,才能起到警示作用。
从法律和规定来看,景区的处罚其实有依据 ——《劳动合同法》里明确,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 “故意破坏环境、违反工作流程”,显然属于违规操作。
更重要的是,这个处罚不是只针对这一位环卫工,更是给所有景区工作人员敲警钟。
要是这次轻轻放过,可能会有更多人效仿 “扫垃圾入大海”“埋垃圾进绿化带” 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到时候景区环境只会越来越差。
不过也有网友建议,景区是不是可以先培训再处罚?
比如很多景区会定期给环卫工讲环保知识、规范操作流程,提前预防比事后处罚更有意义。
别只盯着环卫工,这事还暴露了啥问题?
骂完环卫工、评完处罚,咱们更该想想,这事背后还有哪些 “隐形问题”。
首先是游客的环保意识 —— 要是大家都不随手扔垃圾,环卫工也不用面对 “扫不完的垃圾”;
其次是景区的管理是否到位,比如海边有没有多放垃圾桶、有没有巡逻人员及时劝阻不文明行为、有没有给环卫工配备更方便的清理工具(像夹子、便携垃圾车)。
之前青岛另一个景区就做得不错:在海边每隔 50 米放一个 “分类垃圾桶”,还安排志愿者引导游客扔垃圾,同时给环卫工配了电动垃圾清运车,不用再靠手扛肩挑。
这么一来,环卫工工作轻松了,垃圾也能及时清理,很少出现 “乱倒垃圾” 的情况。
所以说,解决这类问题不能只 “罚人”,更要从 “源头” 入手,游客、景区、管理方一起发力,才能让海边一直干净下去。
说到底,这位环卫工被开除不冤,毕竟破坏环境的行为确实该罚,但咱们更该透过这事看到:保护景区环境,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
游客多走一步把垃圾扔进桶,景区多花点心思完善管理,环卫工按规矩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青岛的大海才会一直蓝,景区才会一直美。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谭天道地,欢迎关注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