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武威站出发张掖。
上车后,车厢内的场景让自己大吃一惊。
只见火车行李架上面摆满拉杆箱,背包,编织袋,座椅下面则是各种包裹。自己的旅行箱只能放在座位中间的地方,摄影包又占据自己半个座位。
车到金昌站,有人下车,自己的旅行箱才得以摆放行李架上面。
整个车厢望过去,大部分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这些男女们还都相互认识。这样的事情让自己好生迷惑。
与对面的男人闲聊,才解开自己心中的谜团。原来 ,这些男女都是结伴去新疆摘香梨打工的。
据这位与自己同龄的陕西汉中男人讲,他们都是从四川广元坐火车去新疆喀什摘香梨的。
问他,坐两晚火车去新疆,太辛苦了。是不是卧铺车票不好买?”
他苦笑着摇摇头说:“每摘一斤香梨能挣4角钱,一天大概能赚150到200元。卧铺车票一张就要600到700块,一个人来回光车票钱就得一千多,太贵了,我们舍不得啊。”
他还说,之前他们还有好多人遇到过老板赖账不给钱的糟心事,现在雇主提供免费的食宿,工资隔日结算,这才让他们心里踏实了不少。而且,他们这次去可以采摘两个月,等摘完香梨回汉中,还能接着去摘中药枸杞,也能多挣些钱补贴家用。
中午,到达河西走廊之旅第二站:张掖。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西汉以“断匈奴之臂, 张汉朝之弊业”而闻名,历史上也称它为甘州。
今天是出行以来,最轻松的一天。因为天气炎热,整个下午只游览了张掖大佛寺。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张掖大佛寺初建于西夏1098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西夏皇家寺院。因寺内供奉释迦摩尼涅槃像,故称“大佛寺”。
寺庙内珍藏各类珍贵文物1万余件,其中仅存的西夏佛教建筑大佛殿,殿内长34.5米的木胎泥塑大卧佛和5985卷初刻印本《大藏经》,被誉为“大佛寺三绝”。
大佛殿供奉佛祖释迦摩尼,殿平面呈长方形,高20.2米,面阔9间,进深5间,体现了西夏大殿“九五”之尊的皇家气魄。
这尊释迦摩尼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头4米,脚长5.2米,是世界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
卧佛金妆彩绘,头枕莲台,面西而卧,双眼半闭,嘴唇微起,丰满端秀,姿态安详,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千年的佛缘。
卧佛手足处塑有大梵天,帝释天立像,女身云髻高挽,衣服飘然;男像峨冠博带,姿态威严。
卧佛脚掌心处,绘有千辐轮相。代表佛的智慧和慈悲,象征着佛法如车轮般辗转不息,能度化众生脱离轮回。
万卷佛经,珍藏如初。此功德之举,当推俗姓姚尼姑。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听闻了一个关于大佛寺经书的感人故事。万卷佛经能够珍藏如初,这背后离不开一位俗姓姚的尼姑的默默守护。
姚尼姑1901年出生于赣州,18岁时便开始持名念佛,45岁受戒。52岁那年,她受命看护张掖大佛寺的经书。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她将所有经柜封存在家中墙壁内,使其免遭破坏。在那个特殊的文革时期,她因拒绝还俗,双脚被人打伤致残。然而,即便遭受如此磨难,她也从未动摇过守护经书的决心。
1975年腊月2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降临在她家中。由于双脚残疾,行动不便,她最终没能逃脱厄运,被大火无情地吞噬。直到人们在清理她家中的废墟时,才发现了墙壁内隐藏多年的经柜。其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经书共计12162部,636函,5795卷,竟然完好无损。后来,她的骨灰被藏于马蹄寺,她的事迹也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大佛寺历史中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这便是“经柜梵夹”的故事 。
漫步张掖大佛寺,仿佛每一步都踏进时光的褶皱里。檐角斑驳,砖纹低语,佛衣微动,西夏的兴亡与千年的梵音在刹那间扑面而来,与自己撞个满怀。那一刻,河西走廊的风沙与香火一同涌上心头,厚重的历史不再是书页,而是心跳。离寺回望,敬畏与眷恋像落日一样,烧得胸腔微微发疼,却温柔得不肯熄灭。#晒图笔记大赛##镜头里的兰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