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售票处前的空地上竖立着一块一米多高的购票二维码展板,喇叭里循环提示游客线上购票,一名老年人因没有提前线上购票只能无奈离开……这是四川人梁语(化名)近日去陕西一景区游览时看到的场景。现在一些景点仅实行在线售票或主要实行在线售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经常线上就把票卖完了,这对部分不会使用在线售票系统买票、抢票的老年人很不友好。(9月6日《法治日报》)
游客通过公众号或APP预约、购票,既能有效降低景区售票成本,又能实时掌握客流数据,便于及时采取限流措施,优势显著。但景区在推广网络购票时,理应保留线下人工售票渠道,确保老年游客购票无忧。然而现实中,部分景区忽视这些细节,将老年人挡在网络购票的技术门槛外。
许多老年人积极拥抱数字时代,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但也有部分老人对网络技术十分陌生,他们习惯传统购票方式,面对线上预约、网络购票力不从心。如果景区仅提供线上购票途径,这些老人只能无奈放弃出游计划。如此一来,不仅影响老人们的出行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享受旅游乐趣的权利。
保障老年人购票渠道畅通很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要景区保留一定数量的人工窗口,或者对网络购票平台进行“适老化”改造,再增设电话购票渠道,就可以让老人从容购票、舒心游玩。从法律权益和尊老敬老角度出发,景区有责任为数字技术使用能力较弱的老年游客提供便利服务。当前,全社会都在积极推进“适老化”改造,一些景区却对网络购票“不友好”现象视若无睹,其心态耐人寻味。
实际上,网络购票“不友好”未必全是技术原因,恐怕更多是景区对老年人的消极态度所致。许多旅行社不愿接待老年游客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消费能力较低,出游风险较高,因此旅行社对老年游客设限,要求成年子女陪同,甚至出现让老年游客签署免责声明的荒唐要求。景区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如出一辙:老年人享受免票或半票优惠,消费意愿低,在景区发生意外的概率高,被视为麻烦或负担。
从这个角度看,景区将不会网络购票的老人拒之门外,与其说是技术障碍,不如说是服务壁垒——景区根本未重视老年游客需求。若真心重视老年游客权益,所有购票难题都将迎刃而解。因此,景区最需要做的是摒弃对老年人的偏见,怀着一颗“敬老、爱老、友老”的真诚之心。(文/黄齐超 图/黎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