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师范大学“云游闽侯”直播团队走进白沙镇,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白沙镇山水画卷与人文脉络交织的奇妙世界,也再次将“福韵千年•闽侯四季行”校地合作文旅直播大赛的热度推向新高。
这场直播大赛自2025年3月23日在闽江学院正式启动以来,便备受瞩目。大赛聚焦闽侯县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非遗技艺及乡村特色,共举办53场积分直播赛,涵盖每周1次的常规直播、每季度1次的特色企划,以及年度终极盛典(“闽侯文旅星推官”评选大会),所有直播内容通过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播出。

▲资料图片:3月23日,“福韵千年•闽侯四季行”校地合作文旅直播大赛启动仪式举行,与会领导为直播团队授旗•陈秋霞/摄
其中,季度特别企划紧扣春夏秋冬四季,设置特色内容与互动环节;年终总决赛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由观众投票选出“最佳文旅星”“最佳创意团队”“最受欢迎景点”等特别奖项。
如今赛程已过半
来自7所高校的24支学生直播团队
以镜头为笔
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创意的表达
将闽侯丰富文旅资源的独特韵味
徐徐铺展在观众眼前
白沙镇的这场直播中,“云游闽侯”直播团队宛如一群灵动的探索者。他们穿梭于上岐村,探访挂满枝头的晚熟龙眼;漫步橄榄林,感受丰收的喜悦在空气中弥漫;登上金钟阁,依山叠层的建筑美学令人惊叹,扣冰古佛的慈悲传说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深入乡间小道,与村民共话龙眼、橄榄产业的振兴之路;走进特色老屋,触摸岁月雕琢的痕迹。
▲“云游闽侯” 直播团队正在进行直播•“云游闽侯” 直播团队供图
直播团队成员林俊汝感慨:“在来闽侯读书前,我就在网上看过不少闽侯美景推荐,但这次直播后才发现,闽侯的文旅资源远不止自然风光。龙眼、橄榄等特色物产,承载着独特的生活方式,更有代代相传的种植技艺作为深厚底蕴。宣传闽侯,不能只展示风景,更要挖掘背后的文化故事,才能让闽侯走进人们心里,被长久铭记。”
▲上岐村的龙眼挂满枝头•林若野/摄
▲毗邻闽江的上岐村水土适合龙眼生长,自清代以来就盛产佳品•陈堡/摄
将时光回溯到6月8日,闽江学院的“青春侯游”直播团队走进甘蔗街道,在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用场景化讲解让史前文化“破圈”;于闽都民俗园,深挖农耕文明与民俗风情,让观众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到昙石山特色街区,展示原创IP“喜昙”;在龙台山生态园,化身“马术萌新”,体验古法磨豆浆,“舌尖上的非遗”青红酒的香气仿佛透过屏幕扑面而来。
▲“青春侯游” 直播团队正在进行直播•“青春侯游” 直播团队供图
“印象深刻的片段很多,比如在龙台山生态园直播中策划的杨梅采摘比赛环节,瞬间点燃了直播间氛围,在线人数很快超过2000人。厚重的历史遗址、秀美的山水风光、丰富的民俗文化……多元资源的融合让闽侯文旅更具层次感和吸引力。未来,可以围绕闽侯各个文旅景点,打造系列化或主题化的直播活动,推出文创产品、特色IP等,吸引观众持续关注。”直播团队成员崔源婕回忆。
▲俯瞰昙石山遗址博物馆•林双伟/摄
▲闽都民俗园•吴心钰/摄
再把目光投向4月26日,福建师范大学的“侯来居上”直播团队来到竹岐乡,在橄榄树营地,他们成为游玩“体验官”;来到半岭村,探寻外形如巨轮的轮船厝;走进苏洋村,了解一缕茉莉清香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踏入西榄湖趣,在森林与湖景中体验各类项目;夜游闽越水镇,用镜头捕捉辉煌灯火中的水秀,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
▲“侯来居上” 直播团队正在进行直播•“侯来居上” 直播团队供图
直播团队队员陈旖表示:“现场遇到很多突发情况,突如其来的雨、信号不佳的网络,我们只能抛开提前准备好的脚本随机应变。但在直播过程中,我仍然被这里的一切所震撼。穿行雨中,元格村、轮船厝、露营地都有着别样的风味,仿佛踏进一个烟雨水乡。在直播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关于直播的实践经验,也在竹岐乡收获了诗与远方。”
▲古枫树•王立强/摄
▲橄榄树露营地•陈堡/摄
▲半岭村标志性建筑——轮船厝•张渺/摄
截至目前,已有24支大学生直播团队投入“福韵千年•闽侯四季行”校地合作文旅直播大赛实战,累计吸引近10.1万人次在线观看直播,收获观众点赞超227万次。在抖音、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发布闽侯文旅短视频208余条,总浏览量突破35.6万次。相信在未来,随着大赛的持续推进,闽侯的文旅魅力将吸引更多人的目光,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记者:林奥
编辑:林丹(小) 吴梓航 校对:洪婷婷 林丹(小)
审核:王立强 陈燕 监制:谢永杰 庄高翔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有您点亮❤️,我们会更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