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笑雪 卢嘉俊 通讯员 黄建建
80年前,芷江侗族自治县七里桥见证了抗战胜利受降的历史时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此。9月4日至5日,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在这里举行。
本次活动以“弘扬和平文化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国内外政要、中外和平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代表、美国飞虎队及杜立特航空队老兵家属代表、国际友城和友好人士代表等齐聚芷江,共同推动和平文化发展向深向远,为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澎湃动力。
擦亮和平这张“国际名片”
“全面抗战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在芷江举行,标志着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这个古老、美丽的湘西边城,自此以“胜利之城”蜚声中外。
回望烽火岁月,芷江积极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近年来,系统修缮抗战遗址遗迹,建成以芷江和平文化园、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为核心的“一园三馆”。
硝烟散尽,芷江顺应时代潮流,成为和平发展的践行者。从2003年开始,先后成功举办5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吸引80多个国家政要、300余位飞虎老兵及亲属参与,连续举办9届“海峡两岸和平文化之旅”,成为传递和平理念的重要舞台。
借助国际和平文化节这一重要平台,芷江先后与法国格朗康迈西市、美国松鹤市、俄罗斯基洛夫斯克市建立友城关系;促成92个经贸项目落地,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往东盟市场,全县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速189.6%……充分彰显了和平事业薪火相传、合作共赢的永恒魅力。
如今,漫步芷江,和平文化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和平大桥、和平剧院、和平大道、和平广场……一个个以“和平”命名的地标,如同散落在城市各处的文化符号,串联起芷江从历史走向未来、始终追寻和平与发展的清晰轨迹。
今年以来,为办好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芷江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旧址实施保护提升工程,通过各种渠道征集到二战飞虎队文物672件、“二战-芷江”系列历史照片77张,并向公众公开展示。
“和平之城”焕新开放,迎接中外来宾。
以和平之名,铭记血与火的情谊
9月4日上午,参加此次活动的国际友人走进芷江和平文化园,观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等,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共同缅怀英烈、追忆历史、畅叙友谊,为世界和平事业献上诚挚祝福。
园内“血”字造型的受降纪念坊巍然矗立,不远处是近期展出的“二战·芷江”抗战历史照片。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和夫人凯瑟琳·格林在这里停下脚步,认真观看每一张历史影像。凯瑟琳女士感触颇深,动情地对纪念馆工作人员说:“2005年30多名飞虎队老兵在受降纪念坊前合影,这些照片我已珍藏多年。如果对馆方研究有帮助,我愿意捐赠这些照片。”
回首过往,中美携手捍卫世界和平的深厚情谊值得铭记。80多年前,陈纳德将军带领美国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实现“一纸降书落芷江”作出了杰出贡献。
据史料记载,1941年10月至1945年8月,飞虎队共击落、击毁日机2600架,击沉、击伤敌舰船44艘,击毙日军6万多人。为支援中国抗战,2000余名飞虎队队员献出宝贵生命。
站在飞虎队纪念馆里,69岁的里克·彼得森难掩激动。作为飞虎队老兵比尔·彼得森之子,这是他第一次踏上父亲曾经战斗过的热土。“我退休前是一名篮球教练。”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说,篮球场上最讲究团队协作,就如同美中两国曾联合抗日、并肩作战,正是凭着同仇敌忾的意志、精诚合作的精神,才能取得共同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飞虎队用鲜血开辟、守护的“驼峰航线”,一度成为战时中国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有效国际通道。
2016年,5名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平均年龄74岁的飞行员老兵,驾驶着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C-47运输机,重飞驼峰航线……在9月5日举行的和平文化交流座谈会上,在分享见证这一事件的经历时,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副总裁马宽池说:“我们的心情澎湃,不能平静,让我们永远铭记中美两国用鲜血铸造的友谊!”
让和平文化结出累累硕果
昔日烽火映焦土,今朝灯火耀芷江。
和平文化“圈粉”无数。《砥柱湖湘》《屈原的树》《飞虎·世界》《芷江,向海而生!》《和平》《太和》……在9月4日晚举行的民族文艺演出中,一系列大型节目将芷江的本土记忆、民族元素与和平期许深度融合,构建起“民众共情、国际共鸣”的表达体系,为约4000名中外嘉宾及群众代表带来沉浸式观看体验和持续的心灵震撼。运用声光电技术打造的和平湖夜游水陆光影秀,承载历史记忆与厚重文化的飞虎风情街,让大家流连忘返。
和平发展共识不断凝聚。维护二战后确立的亚太海洋秩序、推动和平教育发展……和平文化交流座谈会上,围绕各自深耕领域,中外专家学者代表和国内抗战老兵家属代表共同探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和可行路径,表达了坚定的和平意志、共同的发展愿景。
“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广。9月5日举行的友好签约座谈会上达成3项重要合作协议:芷江侗族自治县与泰国廊开府廊开市、沅陵县与马拉维穆伦杰市分别签订缔结友好城市意向书,芷江第一中学与俄罗斯基洛夫斯克市第一中学签订友好学校合作协议。“将在文化、教育、经贸等多领域碰撞出更加绚烂的火花。”湖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专职副会长王丽文说。
乘和平之风,收发展之果。新征程上,芷江认真答好两道“融合命题”,不断创新和平文化表达方式,打造了一批文旅新业态、新场景,以历史之光铸就文旅之魂,以创新提质激发文旅活力,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以和铸剑,守护这方天与地。风雨桥长虹,迎接复兴的虹霓……”9月4日晚,此次国际和平文化节的会歌《和平》在芷江上空唱响,和平之声在这里久久回荡,和平文化从这里传向五洲四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