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旗县赊店古镇,一座因关公文化而熠熠生辉的历史名镇,正通过一年一度的关公文化旅游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创新融合,书写着“文化社旗”、“诚信社旗”的崭新篇章。
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源于社旗县深厚的关公文化积淀。山陕会馆作为敬奉关帝的场所,自清顺治元年(1644年)起,每年农历九月十三都会举行关羽秋祭大典,香火鼎盛至今。
这一传统在1954年后因故中断,直到2014年,在河南赊店关公文化研究会和社旗民俗文化研究会的努力下,才重新恢复,并以“关公文化旅游节”的形式呈现。
如今,这一节庆已成为社旗县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县委县政府“文化社旗”建设规划。截至2024年,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已成功举办了11届,成为当地文化的亮丽名片。
历史渊源:关公信仰与赊店的文化根基
社旗县赊店古镇的关公信仰源远流长。山陕会馆是敬奉关帝的场所,庙埕开阔、香火鼎盛。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古镇内和周边的广大群众都会自觉自愿地前往会馆焚香跪拜祭祀关公,形成了一种虔诚祭祀关公的习俗。
这一习俗早在清顺治元年就已形成,每年农历九月十三在山陕会馆举行关羽秋祭大典。关公在赊店人民心中有着崇高地位,是“不老的神祗”。
关公文化所蕴含的“忠、义、仁、勇、礼、智、信”文化精髓,与赊店古镇作为商业重镇所倡导的“诚信为本、义中取利”的商业道德高度契合。
仪式重现:从清代祭祀到现代节庆的演变
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的最大亮点是秋祭大典,这一活动按照清代太牢礼仪进行,包括迎神、上香、颂祝文、行初献礼、献帛、诵祭文、行亚献礼、撒五谷、奠酒、送神、望燎、行终献礼等议程。
祭文是祭祀活动的重中之重。2016年的《祭关圣大帝文》由著名文学家张乾教授撰写,高度评价了关公的忠义精神,阐述了关公忠义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精要。
节庆活动还包括创编情景剧《汉桑情》,该剧艺术地再现了关公忠义仁勇、体恤百姓、护国保民的崇高品格和高大形象。这一剧目嵌入在仿古祭祀仪式中,以情景剧的形式成为给关公“献艺”的一部分。
活动丰富:多元文化展示与创新表达
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不仅限于祭祀仪式。节庆通常包括开幕式、关帝秋祭大典、关公文化论坛、关帝巡街、民间文艺展演。
还有“敬关公、倡忠义、讲诚信”三百米长卷万人签名及展示活动、古玩收藏艺术品交流以及美术书法展览等八大活动。
近年来,节庆内容不断丰富创新。2023年的第十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新增了“汉服遇上旗袍”体验游、书画展文化演出活动、“社旗县土特产品展销会”、“酒乡小镇秋季户外车展”等活动。
节庆还精心策划了赊店古镇游、赊店酒乡小镇游等精品线路,通过多元化活动吸引更广泛的游客群体。
规模扩大:从地方性活动到国际性节庆
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2016年的旅游节有来自国内17个省市,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6个国家,港澳台3个地区的万余名信众慕名莅临赊店祭拜关公。
参与嘉宾包括教授和博导20余位,既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学者,有关帝庙宇的基层研究员,还有年逾古稀、德高望重、成就卓著的文坛健将和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
节庆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关公文化节和研讨会主要由关公文化研究会和社旗民俗文化研究会这一民间组织举办,现在已成为在全省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型活动。
文化价值:关公精神与当代社会的对话
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的核心价值在于传承和弘扬关公的“忠、义、仁、勇、礼、智、信”精神。这一精神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诚信精神对企业经营有着指导意义。
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刚表示,赊店老酒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走到品牌价值豫酒第一的位置,很大程度上是秉持关公忠义诚信精神,用心用情做好酒的结果。
节庆还通过“敬关公、倡忠义、讲诚信百米长卷万人签名活动”等形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树立“忠义仁勇礼智信”的理念,使关公文化得到弘扬,干部群众的精神受到洗礼。
旅游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带动社旗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连年来,社旗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主线,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提升旅游服务功能。通过政府投资、民间投资、招商引资、社会融资等多种形式,累计投资10多亿元。
这些投资推动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恢复古镇核心区域的古码头、古航道、古城墙,改造古街道、古民居,恢复了古色古香的历史风貌和古镇繁华胜景。文化旅游经济“一业兴,百业旺”的局面正在形成。
国际交流:从赊店到世界的文化桥梁
目前,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国际关公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2016年,社旗县与马来西亚关老爷协会、广西恭城关帝庙管理所达成了“赊店三方共识”,建立了国际关公文化交流合作机制。
2017年,节会名称正式增改为“中国·赊店国际关公文化旅游节”,标志着这一节庆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和广西恭城也组团协助社旗办节,两地分别派代表团并携《二十四节令鼓》和《吹笙哒鼓舞》等节目支持节会。
这种国际合作不仅丰富了节庆内容,也让古镇群众和八方游客零距离感受到了“异域”文化的靓丽风采,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互鉴。
挑战与思考:节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根据对类似节庆(如山西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的研究,影响游客重游意愿的主要因素有五个:
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依次为服务水平、节庆内容价值、参与愉悦感、性价比、基础设施完备。这些因素对满意度和游客重游意愿均呈现显著正向影响。
基于这些研究发现,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的组织者需要从节庆内容价值、服务水平两方面改进,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
此外,如何在保持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如何让节庆效益更普惠地惠及当地社区,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未来展望:关公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
赊店关公文化旅游节的未来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首先是在技术应用方面,可以借鉴山西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的经验,运用“科技+艺术”的形式,让文物“活起来”、“会说话”。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重现关公生平事迹,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关公文化的魅力。
其次是在理论研究方面,需要加强对关公文化的研究阐释。可以邀请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从关公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渊源流变、传承发展等方面深入解读关公文化的时代意义。
第三是在活动形式方面,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举办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书画展,开展以关公文化为主题的短视频大赛等,向全球广泛传播关公文化。
最后是在文旅融合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关公文化资源,打造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为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巨大力量。
赊店的秋祭大典上,鼓乐高奏,山陕会馆一派祥和。 执礼者各就各位,迎神、上香、颂祝文、行初献礼、献帛、诵祭文,一切依清代太牢礼仪进行。
情景剧《汉桑情》正在上演:关羽带兵凯旋而归,赤兔马脱缰践踏了百姓桑树,惊吓了抱小孩的少妇。关羽立即赔礼道歉,命周仓购桑苗赔偿补栽。
这一幕不仅再现了关公的忠义仁勇,更让穿越时空的文化记忆在当代观众心中生根发芽。
远方的游客们漫步赊店古镇,品尝着赊店老酒,体验着“汉服遇上旗袍”的文化交融,带着对“忠义诚信”的感悟踏上归途。
这场文化节庆已然超越了旅游活动本身,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关公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