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潘文婷 通讯员 赵展翼 麦惠珍 文/图
日前,在光明区公明街道红木古镇,一场以粤剧文化为核心、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的七夕主题盛会如期而至,将红木古镇点缀成一座“行走的戏台”。本次活动巧妙融合传统七夕节与粤剧两大文化IP,以创新模式打破观演边界,为市民游客呈现了一场沉浸式、可感知的国风七夕盛会。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红木古镇不再是单纯的游览背景,而是化身为一幕幕生动的戏剧场景。“七仙女”带领16位手持莲花灯的小仙女在红木古镇游园翩翩起舞,核心剧目在精心设计的“红剧场”上演,专业粤剧演员身着华服,演绎牛郎织女的经典爱情故事,唱腔时而高亢激越,时而温婉缠绵,现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与此同时,折子戏与粤曲表演以“游园展演”的形式散布于古镇的街巷、廊桥与庭院之间。游客信步而至,转角便能邂逅水袖翩跹,驻足即可聆听妙韵清音,真正实现了“变景区为戏台”,让艺术自然而然地流淌在古镇夜色之中。除了可听可看,活动更强调“可玩可感”的互动体验。现场设置的粤剧服饰试穿、脸谱绘画等环节,让游客能够零距离接触粤剧艺术,亲身感受非遗魅力。许多游客身着传统服饰,积极参与互动、拍照留念,沉浸于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现场欢声笑语不断,节日气氛愈发浓厚。
此次活动,突破传统剧场局限,创新打造“全域情景式表演”。巧妙地将整个红木古镇作为天然流动的表演剧场。通过“展演+场景+体验+市集”的多维联动,使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小桥流水的景致与婉转悠扬的粤韵完美交融。主办方表示,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非遗+文旅”的深度融合,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活化路径,既为红木古镇注入全新文化活力,也为粤剧这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更贴近大众的展示与传播平台。
“天上有鹊桥,人间有粤韵”。当晚的红木古镇,星河闪烁,粤韵缭绕,粤剧非遗与红木古镇的这一次浪漫邂逅,不仅打造了独具岭南风情的七夕记忆,也推动了非遗传承与当代城市生活相融合的探索。接下来,公明街道将继续深化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让传统艺术成为激活城市文化记忆、赋能当代生活美学的重要力量。
(受访方供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