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逛过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还有些时间,决定去寻一下禁城。禁城的名字让人联想到紫禁城,想象中应该是一座宫殿之类。这个名字误导了我,寻找此地颇费了些功夫。后来,在学宫西侧的韩祠路上,看到一条小巷,位于思贤中学围墙的外侧,顺着这条巷子往里走,没想到禁城就藏在这巷子的深处。
禁城其实是古时揭阳县的内城,原称金城,也称石城,始建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是为防御海寇侵扰而筑,周长200丈。明天顺四年(1460),揭阳知县陈爵增拓100丈。
禁城历经700余年的风雨,如今只剩下西南城墙一段,长660多米,高约4米,用石条堆砌,十分坚固。城墙上到处都是古榕,它们已经和墙体融为一体,“金城榕色”曾为揭阳古八景之一。
禁城内以前是县衙所在,如今则变成了校园。地图显示,里面还有中山公园旧址,可惜都被围了起来,无法参观。
禁城遗址一直延伸到校园的西北角才结束,再往前就是上午去过的石狮桥和西马路历史文化街区。
拐角处有一间感天大帝庙,又称塗陷宫,虽然有些残破,但却颇有些来历,是揭阳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玉窖村溪河交织,南宋绍兴十年(1140)县治迁于此,因榕树繁盛得名榕城。之所以选在这里,传说就和这塗陷宫有关。
宋真宗咸平年间,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自立南天国,号仁慧皇帝,对抗北宋。杨文广奉旨南征,梦见一老翁自称感天大帝,会在暗中佑助。第二天在与侬智高交战时,战马深陷淤泥。危急之际,隐约见一位神仙将战马托起,脱离险境后,杨文广乘胜追击,大败侬智高于桑浦山。
宋真宗听闻此事,特赐在陷马处建庙宇,供奉感天大帝,杨文广亲题塗陷宫,从此香火绵延。
南宋绍兴八年(1138),孙乙奉旨重置揭阳县,为县治选址,却找不到合意之地。一日到塗陷宫进香,请感天大帝指点迷津。不久便梦见感天大帝对他说:地点就在附近。孙乙受此启发,便组织勘查,确认玉滘村水陆交通便利,于是便疏通道路,构建县衙,筑造学宫。所以,当地有“未有揭阳县城,先有塗陷宫”的说法。
由此原路返回到进贤门城楼,揭阳古城之旅也到此结束。事先购买了揭阳站到广州南的动车票,但导航给出的前往揭阳站的公交车却迟迟不见踪迹,后只得打车前往。其实,进贤门旁就有潮汕高铁专线,定时发车。虽然潮汕高铁站距离更远,但过往的车次较多,再加上有专门的接驳车,所以走潮汕站才是最佳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