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旅行业以红色旅游为载体,通过影视热潮、交通创新、主题活动与研学教育,不仅让市民与游客在旅行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文化传承,激发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
1
影视热潮点燃红色旅游
今年,抗战题材影视作品显著提升红色旅游热度。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南京照相馆》暑期热映,其主要拍摄地上海影视乐园(车墩影视基地)迅速成为年轻游客的打卡热点。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搜索热度月环比增幅一度超过120%。乐园顺势推出“拍摄地沉浸式抗战历史体验”活动,结合影片场景与历史讲解,深受游客喜爱。8月,《东极岛》《山河为证》等抗战题材影片接连上映,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高潮。
《南京照相馆》暑期热映。新华社发(薛莹莹摄)
途牛数据显示,北京、南京、广州、长沙、遵义、韶山、宜昌、井冈山、南昌、延安是位列暑期红色旅游目的地前十名的城市。游客群体呈现“年轻化”“亲子化”趋势,80后、90后亲子家庭成为主力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韶山毛泽东故居、延安革命纪念地等景点,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游客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抗战精神的热门之选。
红色旅游不仅是一场文化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游客通过实地探访与影视联动,深刻体会抗战时期的艰难与英勇,激发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2
交通便利提升红色旅游目的地通达性
许多红色旅游目的地位于革命老区,交通不便,多数仅有支线机场,缺乏直达航班。提升长途游客的“通达”是关键突破口。今年暑期,同程旅行推出航班智慧拼接产品,有效解决部分热门红色旅游目的地缺少直达航班的问题。
南都记者从同程了解到,以广州至延安航线为例,游客可通过西安、武汉、南京、郑州或重庆中转,耗时从2小时15分钟至12小时不等,票价多样,满足不同需求。
对于暑期出游的学生群体而言,“多玩一城”的中转方案尤为吸引,方便暑期学生群体利用中转停留时间在中转城市“打卡”知名景点。例如,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经重庆中转飞延安南泥湾机场的某航班,在重庆停留时长为20小时,足够旅客打卡重庆主要景点,该航班的票价也相对便宜。
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红色旅游的便利性,还通过中转城市联动,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让红色文化与城市旅游相得益彰。
3
广东文旅活动“粤游粤红”
华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华南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创建了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使华南敌后抗日战场成为全国三大敌后战场之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纪念这一历史,广东围绕华南抗日根据地建设、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华侨抗战以及东江纵队、珠江纵队、华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部队抗战历史等主题,推出多项活动,包括第四届“红心向党·革命故事会”暨红领巾讲解员交流展示、抗战史迹研学“暑期纪念季”、“镇海楼杯”主题辩论赛、“我是大学生讲解员——传播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场馆”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第三届“粤游粤红”广东红色旅游季启动。
8月22日,第三届“粤游粤红”广东红色旅游季正式启动。全省各地通过图片展、革命音乐剧等形式,生动再现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华南抗战史诗。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红色影记——百部红色题材电影海报展》,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共青团中央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为载体,通过海报、剧照和故事介绍,展现华夏儿女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诠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
“2025红色文化轻骑兵:重走抗战之路”开展线上线下活动。
8月至10月,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2025红色文化轻骑兵:重走抗战之路”活动通过“我父辈的抗战故事”微视频、“湾区行 时代红”短片、地铁视频“搭城际 游湾区|探寻红色足迹”、“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开学第一课、“红色湾区耀未来”青少年创意作品展等线上线下活动,立体化呈现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原创音乐剧《东江说1938》将于9月3日在玉兰大剧院首演。
在东莞,原创音乐剧《东江说1938》将于9月3日在玉兰大剧院首演,回顾东江纵队的抗战事迹,计划在石碣开展驻演,并于年底赴北京国家大剧院巡演。茂名市则于8至12月期间推出红色革命音乐剧《怀乡起义》,讲述1927年受中共党组织委派的朱也赤、罗克明、陈业之等革命者,在怀乡地区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建立广东南路首个苏维埃政权的壮举。这些文艺作品以艺术形式再现历史,凝聚奋进力量。
4
广东抗战史迹研学
抗战精神在沉浸体验中传承
今年“红色旅游季”推出的三条广东抗战史迹研学线路——“绝密使命——东江抗战风云录”“飞跃山海——台山华侨救国行动”“笔底烽火——文化抗战”,以专业性和实效性受到业界瞩目。南都记者采访了研发团队。
“飞跃山海”——台山华侨救国行动研学线路中,学员参与模拟重走“驼峰航线”活动。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广州市博物馆协会副秘书长朱晓秋介绍,在广东省文旅厅指导下,博物馆自2024年起基于深入史料研究和抗战遗址实地调研,设计研发了多条不同主题的广东抗战史迹研学线路,地点覆盖广州市各区、广东省江门、台山、惠州、东莞等城市。2025年3月以来,线路完成7场内测、17场试运行,参与人数达550人,营收44614元,成功打破红色研学市场化难题,并斩获多个奖项。
“笔底烽火”——文化抗战研学线路中,学员合力完成“沙场练兵”团建任务。
南都记者还了解到,广州博物馆在9月至10月,将加大对广东抗战史迹研学推广力度,推出面向党团组织的半日研学线路,贴合专题活动需求。同时,团队将对研学内容和史实故事进行二次研究挖掘,围绕“抗日救亡”“文化抗战”“地下抗战”“敌后战场”“正面战场”“营救名人”“国际合作”“走向胜利”八大主题板块,编制系列课程教案,面向大中学生及党团组织开展送课到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活动。
这些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参与者身临其境感受抗战历史。课程设计注重互动性,如通过角色扮演、历史问答等形式,让抗战精神“活起来”,红色基因在新时代“传下去”。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肖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