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8月29日,四川省凉山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凉山文旅融合发展暨首届泸沽湖“转山转海节”新闻发布会。会上,凉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苏正清围绕“深化文旅融合,持续塑造‘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文旅品牌”作介绍。
据苏正清介绍,“彝海结盟地·五彩大凉山”是凉山最鲜明的文旅标识。“彝海结盟地”铭刻着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的红色记忆,是民族团结的光辉典范;“五彩大凉山”展现山河壮丽、文化绚烂、风情浓郁,共同构成凉山独特魅力。当前,凉山正通过三大行动持续擦亮这张文旅品牌。
苏正清说,推进全域全时布局,构建“东南西北中”联动发展格局,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四季可游、全域宜游;加快建设文旅地标,全力创建螺髻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邛海世界级度假区,推动泸沽湖、会理古城—仙人湖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金沙江—安宁河阳光康养走廊;强化品牌传播,立体运用新媒体精准营销,持续做靓“彝海结盟”“民族风情”“夏季清凉·冬季暖阳”“中国航天城”四张名片。
据了解,凉山将深耕七大特色业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文博研学旅游:依托彝海结盟纪念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凉山段)、三线建设遗产等,打造全国红色研学旅游高地。二是阳光康养度假:发挥“夏季清凉·冬季暖阳”独特的气候优势,建设金沙江—安宁河阳光康养走廊,打造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三是乡村休闲旅游:整合彝家新寨、藏乡风情、田园风光,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建设“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四是生态观光旅游:保护开发高山草甸、原始森林、索玛花海等优质生态资源,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五是民族风情体验:办好彝族火把节、彝历新年、泸沽湖转山转海节等传统民俗活动,传承彝族漆器、服饰等非遗技艺,不断推出沉浸式文化体验产品。六是航天科技旅游:依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城”的独特优势,规划建设航天文旅拓展区,开发科普研学、模拟体验等项目。七是影视演艺旅游:发挥《阿惹妞》等演艺精品和天然影视取景地优势,推广“跟着演艺去旅行”“跟着影视游凉山”。
“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我们正在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工程,完善‘快旅慢游’交通网络,优化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加强‘文旅+消费’场景营造,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让各年龄段的游客都能畅享凉山的烟火气。”苏正清表示。
据悉,根据规划,到2027年,凉山将基本形成特色文旅业态体系,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将分别突破100亿元和1000亿元,文化旅游业将成为凉山重要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到2030年,基本建成四川文艺副中心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王建明 唐国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