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29日电 (伍排勇 朱春悦 刘毅)在登山徒步中感受夏日清凉,在林间漫步中呼吸新鲜空气,在户外漂流中感受运动与激情,在游泳场馆内戏水嬉戏……炎炎夏日,各地热浪袭人之时,汶川却凭借其独特的清凉资源,成为了游客们心仪的避暑胜地,也让当地的清凉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解锁”了当地消费新活力。
汶川作为首批天府旅游名县,是通往川西的第一站,距离成都仅130多公里,车程不到2小时,便捷的交通使其成为都市人“家门口的避暑天堂”。这里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岷江穿城而过,山水相拥间孕育出“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尤其是以丹青水磨、烟雨三江、生态漩口、康养耿达为主的南部片区,森林覆盖率达90%,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24000个/立方厘米,成为了康养旅居避暑游首选之地。
“我们从中江过来,在这里来旅游避暑,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食宿条件好,村民也很朴素、热情。”今年第一次来汶川三江避暑的中江游客陈敏在体验了三江的气候条件后表示,明年还要继续到三江旅居,并还要多介绍点朋友一起过来。
陈敏居住的观山明月民宿就位于三江镇乐活村高半山间,2023年民宿老板余良军看到三江镇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决心回到家乡投资民宿产业,一开始他担心高半山没有客源,没想到去年民宿刚建成就吸引了各地的旅居人群,今年进入旅游旺季,家里的29间客房全部爆满。
“现在开民宿一年下来有20多万元收入,家人们都在这里帮忙,也不用外出打工。”余良军说,下一步,他还准备利用顶楼的空间,再改造几间客房用于游客接待,每年也能多增加一些收入。
三江镇夏日清凉游引客来。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汶川三江镇的旅居康养避暑游热度持续攀升。以清凉避暑为主打招牌的农家乐、民宿共有300余家,高峰期订房率达100%以上,每日接待游客2.4万人次,最高峰达到每日3万人次,预计今年6月至8月,三江镇避暑游的旅游综合收入将达1.8亿元。
此外,避暑经济的火爆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位于三江镇的农贸市场里每天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不仅有当地的农户,也吸引了不少外地商家前来经商做买卖。当地的水果、蔬菜、家禽家畜等农产品成为了游客争相购买的“香饽饽”。
“以前种点蔬菜要拿到水磨镇上去卖,现在游客来了,我们在菜园子和市场上就把菜卖了。”三江村民胡二哥说,有时候一天就能卖上千元。
同时,旅游旺季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许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位于三江镇草坪村的“张家大院”每年避暑季都会吸纳附近30名以上群众来打工。
避暑康养旅居季活动,三江镇还精心策划了“乐HUI汶川·达人秀”暨羌族“转山会”非遗展演群众文化活动、“凉爽三江‘乐动森林·沉醉21℃’森林音乐会”“健康夜游‘星空漫步·森呼吸跑’活动”等多元特色模块,持续擦亮汶川避暑康养旅居品牌,丰富游客和群众的夏季文化生活,促进旅游消费。
“随着夏日避暑游的持续升温,我们镇以游客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为主,巧妙地将避暑与多种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避暑+’产业链。”三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三江相隔一山的耿达镇以平均21℃的清凉底色和“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禀赋,今年也成为了避暑旅游的热门选择。目前,全镇民宿经营户突破480家,总床位达2.3万余张,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2.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3万元。
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游人如织。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耿达镇幸福村党支部副书记林贵明介绍,依托夏日清凉避暑经济,幸福村利用集体土地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将其出租给企业,每年不仅能获得租金,还有分红收益,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我们村有4个村民小组,村民收入主要依托民宿经营与旅游服务。目前全村从事民宿经营的农户达252户,拥有标间5000余个,可同时容纳11000余名游客,人均收入达21850元。”林贵明表示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幸福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幸福村。
大禹文化、古羌文化、熊猫文化、大爱文化……在康养旅游的带动下,全县“避暑+研学”,也为孩子们在汶川带来了成长新体验。作为“四川省首批全域研学试点区县”,夏日研学的“自然课堂”也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啤酒、烧烤、柴火鸡……相较白天户外旅游,夜间凉爽的气候也吸引不少人选择户外消费,从水磨的夜市到县城的西羌文化街、尔玛天街,夜间餐饮、娱乐消费也随之增长。在“夜经济”的加持下,游客们在夜市品尝丰富多样的美食,感受当地饮食文化和烟火气息。以体验型消费为主体的夜间经济丰富了人们的夏日生活,也推动了文旅、餐饮、娱乐等行业热度持续攀升。
这个夏日以“清凉经济”为主打的避暑经济、夜间经济方兴未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态势。而以清凉消费为主体的家电行业也迎来购销两旺趋势。在汶川映秀一家从事家电销售的经销商表示,7月份集镇共销售出100余台空调,整个家电销售与往年同期相比销售额上涨了30%。
在“运动+康养”的模式下,以阿尔沟龙池徒步旅游,开心牧场户外露营体验,水磨镇郭家坝集体经济户外游泳池、汶川中学游泳池等一批健身与清凉相结合的新场景成为带动康旅消费焕新的新热门。
汶川的“清凉经济”正以气候资源为锚点,通过产业融合、场景创新与价值延伸,打破了传统旅游淡旺季的限制,激活了消费市场的长尾效应,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动能,真正让“冷资源”成为撬动旅游发展的“热产业”。
刚刚结束的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银发经济、首发经济、会展经济、考务经济、票根经济等,提升多元消费供给能力。下一步,汶川将以此次全会精神为引领,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为支撑,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