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鹏
8月16日,广西罗城棉花天坑景区,一列载着游客的观光小火车突然脱轨,虽无人受伤,但“道闸口轻微变形”的事故通报背后,暴露出景区设施维护的漏洞;近日,重庆赵云山一网红悬崖栈道因“打卡”游客太多导致地面裂缝不断扩大,引起游客恐慌;8月初,新疆一景区网红吊桥绳索断裂,酿成5死24伤的惨剧……
眼下,正值暑期文旅市场接待高峰,全国各大景区安全隐患却层出不穷,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景区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被短期经济利益冲昏了头脑,相关设施没有及时得到检查维护,即便提前发现问题,也害怕一旦停业整改就会让景区声誉扫地,游客“敬而远之”,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另一方面,疫情结束后,个别地方为了引进更多游客,加速当地旅游业复苏,例行的安全检查与以前相比趋于宽松,一些安全隐患难以被及时排除。此外,像极限登山、吊桥、漂流等高风险项目依赖景区自定标准,缺乏国家强制规范,监管滞后甚至缺失。
景区的安全失守,本质是责任链条的断裂。文旅部门要依法落实监管责任,针对网红景点集中的区域,举一反三排查安全生产隐患,对整改不到位的经营主体,依法从重处理或者将问题线索移交有关部门,保障文旅市场安全平稳有序。景区经营者必须摒弃“重效益轻安全”的短视思维,加强设施维护、人员培训、景区管理等工作,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文旅市场越是火热,越要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唯有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环环相扣的执行力,方能使网红景点真正沉淀为承载美好生活的“诗与远方”,实现文旅产业的长久繁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