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雅尔肯特大巴车站,看着中国的、外国的各色面孔,听着汉语、哈萨克语、俄语混杂的交流声,记者恍惚间有种时空错位感。这座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边境小城,正因中欧(中亚)班列的贯通而悄然蜕变。
为了拍摄中欧(中亚)班列从霍尔果斯国门驶入哈萨克斯坦的镜头,我们来到阿腾科里站。然而,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在这个几乎没有任何旅游信息的边境地带,我们该在哪里落脚?
翻遍国内地图和旅行网站,几乎找不到阿腾科里的住宿信息。直到看到一位旅行博主的分享,才知道最近的落脚点是雅尔肯特,一个在地图上几乎“隐形”的哈萨克斯坦小城。霍尔果斯出发的跨国大巴终点就在这里,但想要提前订房却并不容易,这里也是网络预订的“真空地带”。多亏了我们的翻译伊尔麦克告诉我们,可以下载当地APP“2GIS”。想来这里自由行的网友朋友们,可以用这个软件进行查询。
从阿拉木图前往雅尔肯特的路途,像极了这座小城给人的第一印象——开阔、朴实,却又带着几分意料之外的活力。高速公路平坦畅通,限速140公里,沿途车辆飞驰而过,唯有远处绵延的山脉默默相伴。临近小城时,我们被“门楼”标志吸引,兴奋地下车拍照。开过去才知道,这样的标志性“门楼”共有三座。如果从阿拉木图自驾前来,不妨给每一座门楼都留个纪念。
雅尔肯特的确是个“小镇”,三层以上的建筑屈指可数,车流稀少,红绿灯更是罕见,过马路全凭“一看、二慢、三通过”的自觉。但正是这样一个小地方,却让人莫名感到亲切。
这种“亲切感”,很大程度上来自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
在车站里,来自中国的游客、探亲者、务工人员和商人络绎不绝。哈萨克斯坦司机们用带着口音的汉语招揽生意,换汇商贩甚至熟练地掏出微信二维码收款。在市场里,中国的玩具、服装、五金零件琳琅满目。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商品并非直接从中国运来,而是经由阿拉木图集散,由此也可以看出阿拉木图这座哈萨克斯坦的商贸中心在中亚物流贸易中的关键枢纽作用。
如今,随着中哈往来日益密切,雅尔肯特也在悄然改变。小镇最具代表性的雅尔肯特清真寺——一座融合中式木构与中亚伊斯兰风格的独特建筑,它的周边地区正在进行提升改造,未来这片地区或将成为这座小城的新地标,吸引更多中外游客。
雅尔肯特,中欧(中亚)班列这条“大动脉”上的一根毛细血管,虽然微小,却承载着最鲜活的经贸往来,让我们看到了“一带一路”建设、上合组织国家合作的红利在持续释放。中欧(中亚)班列的意义,远不止于钢铁轨道上的货物运输。它更像一条纽带,串联起无数像雅尔肯特这样的小城,让“一带一路”的故事,在每一个街角、每一笔微信支付、每一件辗转而来的中国商品中,变得鲜活而具体。
记者|霍艳华 刘畅 息明亮 王金宇 哈萨克斯坦雅尔肯特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