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夏日报】
编前语
秋日,平罗天河湾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里,鱼戏浅滩水草,鸟栖茂林良木。苍鹭引颈、白鹭振翅,这些湿地的常客用迁徙与停留,悄然记录着这片土地从烂泥滩到生态公园的华丽蝶变;银川市西夏区同阳新村,村民数着“卖碳”换来的钞票,呼吸着清洁能源滋养的清新空气,碳普惠交易让绿色低碳的日常,实实在在化作了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中宁县百瑞源枸杞基地,有机培育的红果饱满柔韧、口感甘醇,循着完善的产业链走向全国餐桌;光伏板下,清洁能源与绿色产业交相辉映,绽放出源源不断的勃勃生机……这些跃动的场景,皆是宁夏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的生动音符。
山水宁夏写山水①|黄河岸边的“加减法”
如今的宁夏,正以生态为墨,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植发展脉络。在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路上,宁夏治理持续加力,保护不断升级,绿色发展的步履愈发铿锵。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铺展成“人与青山两不负”的生动画卷,每一笔都透着生生不息的新意。
8月20日,站在平罗县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的高处远望,草木繁盛,水波潋滟,飞鸟不时掠过。这片占地5.85万亩的湿地,不仅是黄河宁夏段野生鱼类和鸟类的重要栖息繁衍地,也为区域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12月,它正式跻身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而这一年,也成为其生态环境转变的关键拐点。这一切的起点,始于“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宁夏专项行动的攻坚。
人工建筑拆除后,天河湾湿地公园的地块逐渐被绿色覆盖,生态功能稳步恢复。
“在专项行动启动前,我们首先对湿地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摸底。”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林场主任裴吉伏回忆,排查发现的违规建筑中,既有村民自建的养殖场,也有私营旅游项目“鹏源山庄”,两类问题成为整治难点。前者占地数十亩,近万只牛羊啃食草被,导致局部区域植被破坏、气味刺鼻。裴吉伏与工作人员逐一上门,手执督办单耐心沟通:“不是不让发展,而是要找对不破坏环境的位置。”耐心解释最终争取到村民理解。
更为棘手的是紧邻候鸟繁殖地的“鹏源山庄”。“山庄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湿地的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但因经营前期投入近千万元,经营户的抵触情绪强烈。”裴吉伏说,经过平罗县多部门和辖区乡政府的多次会商、反复沟通,最终在合理补偿的基础上,说服经营者点了头,达成了共识。当年年底,2.47万平方米违章建筑全部拆除,为生态修复扫清障碍。
退出不是终点,而是自然修复的开始。湿地区域的摒弃了人工干预,依托雨水滋养和微生物活动逐步改良土壤,让原生植被自然再生。
在天河湾湿地公园,恢复生态、提升自然环境的行动从未停止,随着多项整治工程的推进,累计清理河道及沿岸垃圾120余处,共计3.2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各类管护房、库房、圈舍近3万平方米。同时,清理枯死木、病虫木和退化林3300余亩,修复裸露区域162处,共计5.58万平方米。这些举措显著恢复了湿地生态,有效降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今年8月,裴吉伏“故地重游”,来到“鹏源山庄”的建造原址,当年参差错落的蒙古包不见踪影,只余草叶轻摇、鸟鸣清越。“随着生态环境逐年向好,到天河湾湿地里栖息、觅食的鸟类就达数万只,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裴吉伏举目远望,笑意爬上眉眼:“现在这边的植被恢复得不错,我在这里巡查时看到过卷羽鹈鹕的身影,那可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呢!”(宁夏日报记者 王雨婷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