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神秘大峡谷,也称库车大峡谷,位于新疆库车市(古称龟兹qiū cí)城北,天山南麓的群山环抱中。峡谷区域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山峰海拔2048米。
峡谷由红褐色的泥质砂岩构成,维吾尔语叫作“克孜利亚”,即红色的山崖。
2005年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史专家冯其庸(1924-2017年)题诗赞之:
看尽龟兹十万峰,始知五岳也平庸。
他年欲作徐霞客,走遍天西再向东。
大峡谷由主谷和七条支谷组成,全长四五千米,目前只开放一条主谷和两条支谷。
走在谷底,仰望谷顶,只觉得陡峭的峰峦似乎随时随刻都会压下来,令人感到窒息、眩晕,神魂颠倒也不过如此,这也许是天山神秘大峡谷的魅力所在。
红色山体经亿万年的风剥雨蚀、洪流冲刷,形成纵横交错、层叠有序的垅脊与沟槽。行走在峡谷中,感受丹霞地貌的气势磅礴和那漫天遍野的红,阳光斜射,不是火焰山,胜似火焰山。
相传唐朝时有12名中原汉僧到西域传经,一路翻山越岭、穿越大漠。历经艰辛来到龟兹(qiū cí),在寻找佛缘圣山时进入大峡谷,进入通天洞,化羽成仙升入天界。
谷底最宽处53米,最窄处不足一米,仅容一人侧身通过。
一线天
相思象
天山琼阁
阿艾石窟,发现于1999年。当地一个维族青年上山采草药时,突然雷鸣电闪、骤降大雨,在进退两难之际,发现左侧不远处的峰崖上有一洞窟,当他钻进洞内环视四壁,竟发现这是一个从未听闻过的千佛洞。由于此地属库车县阿艾乡,故命名为阿艾石窟。
石窟建造于盛唐中期,现存壁画精美,色彩鲜艳绚丽,人物形象端庄华贵。石窟正壁“西方净土变”保存完好,中央主题造像为阿弥陀佛,两侧为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众多供养菩萨。左右两壁绘文殊菩萨、药师佛、卢舍那佛等。
通往石窟之梯处于封闭状态
圣泉池,大约与阿艾石窟同年代,孕育了当年峡谷居住的佛教徒。
含羞溪,谷底地面上时隐时现一股神奇的含羞水,用手在细沙中轻轻堵拦,溪水则含羞而潜;提脚一踏,水则向后倒流。这一奇观,中央电视台和新疆电视台先后做过专题报道。
金戒泉,谷底这一段甬道积水,可能缘于此泉的泉水。
灵光洞,拂晓或晚间时常从谷底升起一团如烟似雾的白气,沿山体蜿蜒腾空;有时突然会从地下冒出一个雾状球体,沿崖壁滚动上升,消失在峰体之上。
玉女泉,终年有泉水滴落。若是冬季,滴水成冰,凝成一个上窄下宽、重约千斤、晶莹剔透的巨大冰柱,每年三四月间冰体渐溶,宛如体态多姿的少女,故取名玉女泉。一家三口人,在接泉水喝。
神风之谜,盛夏谷外骄阳似火、汗流浃背,进入谷内瞬间遍体生凉,暑汗全消。究其原因,除了谷内多泉溪、少光照、峡深谷幽外,还由于谷内有一股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忽上忽下的神风,万古不歇。风向的瞬时变换,可能与谷的峰回路转、忽宽忽窄及内外温差等有关。
主谷至此被堵死,走完主谷全程。
转入支谷,一块大石拦路,几乎堵死甬道,我想起中国的一句古老名言“勿谓言之不预也”。
果然,转过这块大石头,前方甬道被三块落石彻底卡死。三块大石头依次落入甬道,卡死在甬道中不同的高度,非神力难以这般造化。
难道是有什么玄机不想为俗人所知?天山神秘大峡谷之“神秘”,何止是怪雾、神风、石窟、阴冷、含羞水,还有这神力拦路。
题小诗一首《天山神秘大峡谷》:
红褐岩崖火焰山,倾斜谷壁迫云天。
峰回路转终须尽,玄影阴风添骤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