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韩懿亭
夏日炎炎,75岁的吴阿姨兴致勃勃地计划和老伴去广西巴马避暑。可当她走进旅行社报名时,却被告知:“您年龄超了,这条路线不适合。”
“我们身体好得很,平时爬山、旅游都没问题,怎么到旅行社这儿就成了‘高危人群’?”吴阿姨既无奈又不服。
事实上,吴阿姨的遭遇并非个例。不少老年人反映,在旅行社报团时,往往被要求“提供健康证明”,有的旅行社还会要求老年人“两人以上才能出行”,或“需子女陪同”等。
那么,旅行社报团游是否真的有“年龄门槛”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年龄门槛”并非个例,多家旅行社都有规定
“75岁以上?不好意思,我们这条线不接。”在郑州金水区一家旅行社门店,工作人员听到记者的“高龄报团”咨询后,直接摇头。当追问原因时,对方坦言:“万一路上出点事,我们担不起责任。”
随后,记者以游客身份咨询了郑州多家旅行社,发现针对老年游客的限制普遍存在:部分旅行社直接表示“75岁以上无法接待”;表示可以接待的部分旅行社则对老年游客提出额外要求,例如需签署免责协议和补充协议、有直系家属陪同、购买额外保险等。
事实上,根据原国家旅游局2016年发布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75岁以上(含75周岁)的老年旅游者,在报名参团时,旅行社应请其成年直系家属对采集的老年旅游者详细信息签字,且宜由成年家属陪同。但规范中并未明确规定老年人出游的年龄限制。
那么,旅行社为何还要对高龄游客设置门槛呢?业内人士透露,这背后存在着双重现实考量。一是安全问题。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旅途中突发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一旦发生意外,旅行社往往难以承担巨大的经济赔偿和舆论压力。二是价格问题。高龄群体的人均附加消费额普遍低于中青年客群,而旅行社却需要为老年人额外配置医疗资源及保险,这无疑增加了旅行社的经营成本。
郑州某旅行社负责人李先生对此深有感慨:“风险与收益的倒挂,迫使部分旅行社采取‘超龄加价’的策略。对于适合老年人的线路或者私人小包团,服务费一般会高出约30%。”李先生还提到,在为游客投保时,保险公司往往不愿为80岁以上的游客提供保险。这一情况使得旅行社在接待高龄游客时更加谨慎小心。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一些景区旅游设施尚未进行适老化改造,一些高龄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龄老人的出游成本和风险。
“我比年轻人还能走,凭什么不让我报团?”
面对旅行社的“年龄门槛",市场反应不一。
支持限制的一方认为,这是必要的风险管控。 “老人突发疾病谁负责?旅行社又不是医院。”某旅行社经理直言。一位从业10年的导游更是坦言:“带老年团压力太大,万一出事,家属肯定闹。”
但更多老年人感到不满。 “我每天晨跑5公里,比不少年轻人还健康!”68岁的退休教师张建国说。去年,他本想报团去西藏,却因“超65岁需特殊审批”被劝退,最终只能独自自驾,“旅行社的做法,等于变相剥夺我们的权利。”
市民王女士则讲述了自己母亲的遭遇:“我妈79岁,身体很好,就想看看大海,结果问了一圈,没有旅行社肯接。最后我们全家凑钱给她报了私人定制团,价格贵了三倍。”
政策鼓励“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
面对老年旅游市场的这一痛点问题,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指出:“以健康状况取代年龄约束,完善相关规定便利老年人出游,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并加强监管。发展老年旅游保险业务,鼓励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
在政策的引导下,一些保险企业开始了新尝试。例如,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保险超市”针对老年人出行的风险情况提供多种产品,有的产品承保年龄扩展到100岁且保额不减半。 这无疑为老年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除了保险企业的努力外,业内人士建议,旅行社也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化解风险,提升服务质量。例如,可以以健康评估替代年龄限制,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游客提供不同难度的旅游线路;为70岁以上年龄段的老年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旅游团,配备具备健康管理经验的管家式服务;采用健康手环、智能监测等科技辅助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确保旅途安全。
记者手记:老龄化社会,需要更包容的旅行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但目前的行业生态,仍困在“风险厌恶”与“市场潜力”的矛盾中。
拆掉“年龄门槛”,不能只靠旅行社单方面让步,而是需要多方协作——保险公司优化产品、景区加强适老化改造、家属理性看待风险。毕竟,每一位老年人,都值得拥有更自由、更有尊严的旅行选择。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张腾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