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须盖被子,薄了还嫌冷!”近日,阿西里西大草原上人头攒动,房车外清风裹着草香。谢银安一家已在草原住了3天,念叨着“再住几天才回广东”。8月中旬虽已入秋,重庆正被40℃高温炙烤,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等地的秋天仍无凉意,这让多个省市的游客对深处乌蒙山的赫章县趋之若鹜。
“我们手牵手、心连心,以大地为鼓以星河为幕,踏着月琴的旋律,围着冲天的篝火,让赫章21度的清凉,点燃对生活100度的热爱。”7月中旬,毕节2025年火把狂欢暨避暑旅游季开幕式上,赫章县委书记胡书龙向数万游客致意。
阿西里西·二台坡。陈春志 摄
赫章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土法炼锌成为贵州乡镇企业的“明星”,却也因重金属污染沦为“生态重症区”。如今,这片曾被黑色烟尘笼罩的土地,已蜕变为“云端花海、夜郎秘境”的绿色样板。二十余年里,赫章从关停污染企业到培育绿色产业,完成了从“黑色GDP”到“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书写了资源型县域转型的鲜活样本。
赫章县海雀林海。陈春志 摄
路径重构:绿色产业的多元崛起
初秋的赫章,群山叠翠,鸟鸣清脆,青瓦白墙的民居与山水相映成趣。官方数据显示:当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森林覆盖率为60.24%……
这样的生态画卷,与赫章的过去形成强烈反差。早年“韭菜大坪子,荞麦过日子,要吃苞谷饭,等婆娘坐月子”的顺口溜道出其贫瘠——198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66元,财政收入881万元。巨大的贫困人口比例让赫章戴上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韭菜坪。贵州省阿西里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供图
20世纪80年代,依托丰富矿产资源,“土法炼锌”很快成为各地脱贫的“救命稻草”。多个乡镇,幽蓝火焰成了时代标签。但繁荣背后,是生态与健康的双重崩塌:大量废气、废渣含大量铅元素,经雨水渗入土壤水源。当地干部回忆:“在室外转一小时,白衣服就粘一层黑粉末……”
赫章平山林场天麻种植基地工人分拣天麻。闵罡 摄
近年来,赫章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全县种植核桃52万亩、天麻8.2万亩、半夏3万亩,年产值27.1亿元。享有“中国核桃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半夏之乡”等美誉,已成功推出可乐猪、黑马羊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和资源禀赋,赫章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特色农业优势区。
晨光中的阿西里西·二台坡。陈春志 摄
文旅破局:从“藏在深闺”到“全域开花”
如今,赫章自然风光优美,享有“中国野生韭菜——多星韭之乡”美誉。境内有阿西里西·韭菜坪和阿西里西·二台坡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千年杜鹃和九股水温泉旅游度假区2个3A级景区,赫六高速景区连接线启动建设,距毕节机场、高铁站仅1小时车程。漫山遍野的韭菜花让游客流连忘返,凉爽宜人的气候优势也逐渐被发掘。
“文旅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更是富民产业。”胡书龙调研时强调,赫章旅游资源富集,潜力巨大。这里坐拥阿西里西·韭菜坪、阿西里西·二台坡、小韭菜坪等生态瑰宝,怀抱可乐夜郎遗址等文化明珠。依托这份厚重家底,赫章正以文旅融合为笔,描绘绿色发展的新图景。
阿西里西·二台坡美丽夜景。陈春志 摄
景区火了,周边村庄也迎来了转机。“客人看完花就走,花谢了村里就冷清。”兴发乡中营村党支部书记唐伟记得,过去韭菜坪美景虽在,山下的中营村、中寨村却因贫困“守着花海要饭”。2012年,第一家民宿开业,四川、重庆车牌开始挤满村口。当地村干部立刻动员:“收拾自家房子就能挣钱!”如今,中营村70多家民宿、餐馆旺季平均每家赚十多万元;中寨村21家民宿,让曾经“守着要饭”的花海,变成了“聚宝盆”。
赫章塔山公园风景。李学友 摄
赫章的文旅魅力,不仅在于自然景观,更在于民族文化多彩,全县居住着汉、彝、苗、白、回等多个民族,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火把节》《彝族铃铛舞》和省级非遗项目《苗族大迁徙舞》《撮泰吉》《支格阿鲁》等影响深远;赫章还是著名的乌蒙山回旋战核心区域,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重点县之一。当地还打造全季文旅场景:5月樱桃节、6月端午民俗、7至8月火把节、9月高原山地穿越赛,每次活动都吸引数万人参与。游客白天看牛羊漫山,夜晚裹毯观星星。
赫章通过音乐狂欢节、高原山地穿越赛提升影响力,创作《欢迎你到赫章来》、出版《阿西里西的风》让品牌不断深入人心。目前,可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已复查文物100余处,申报8个省级非遗、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九股水温泉正冲刺“省级旅游度假区”与“金汤级温泉”。
阿西里西·韭菜坪。陈春志 摄
2024年初的赫章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提出全力建设“富矿精开”先行区、文旅融合示范区、特色农业优势区、生态建设样板区,努力实现“年年有突破、三年上台阶、五年大跨越”。年底,当地推动景区规划“项目专班化”,串珠成链打造主题旅游线路,注重“线上线下”营销同步发力。
对此,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国际旅游系主任徐刚表示,这四个区的建设都围绕“绿色发展”进行,其中矿业的思路强调“精开”,与早年的粗放型模式大不相同。
在徐刚看来,贵州大多数地方是喀斯特地貌,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和阿西里西·二台坡拥有高原和草地,具有一定特殊性,是避暑旅游的后起之秀。
毕节市2025年火把狂欢暨避暑旅游季活动现场 (赫章)。盛灿 摄
立体彰显:绿色崛起与民生改善成果
至此,该县从污染整治“阵痛”到绿色发展“新生”,其经济结构、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实现全方位跃升,2024年火把狂欢暨避暑旅游季活动资讯火爆出圈,冲上腾讯新闻头条,抖音浏览播放量突破3亿人次。同时旅游业呈现爆发式增长,阿西里西·韭菜坪游客从2019年10.7万人次增至2024年70.6万人次,全县年接待游客46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92亿元,人均旅游花费突破1000元。
赫章县文旅局局长王浩波认为,文旅融合成效初显,把赫章独有的民族、地域、历史文化作为“点睛之笔”融入旅游产业项目,让每一个景区景点因有故事和情怀,成为吸引游客慕名打卡的网红地。
毕节市2025年火把狂欢暨避暑旅游季活动现场(赫章)。盛灿 摄
“2024年和2025年承办毕节市火把节、篮球邀请赛等活动,景区知名度显著提升。”贵州省阿西里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勇介绍,旅游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复苏,彝家长桌宴、夜郎羊汤锅成“网红”,彝族服饰、天麻等通过旅游外销,苗族花山节等非遗活动既引客又强自信。
数字攀升的背后,是生态的蝶变和民生的提质。也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前炼锌钱没赚多少,身体垮了;现在开农家乐,一年赚十几万还能照顾家。”兴发乡兴发村村民王军华的话道出变化。河镇乡农户种半夏户均年纯收入超1万元,可乐猪腊香肠、核桃糖畅销,让更多群众分享着绿色发展的红利。“赫章是自然与人文交融之地,热忱欢迎大家来避暑,领略‘阿西里西’风姿,感受‘神秘夜郎’魅力。”赫章县副县长付庆梅说。
阿西里西·韭菜坪。陈春志 摄
徐刚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在旅游推广过程中,建议赫章前往重庆、武汉等地做好专项营销,还可与在国际入境旅游方面做得较好的成都增加联动,最大限度导入海外入境游客。
回望转型之路,胡书龙介绍道:“从崎岖山路到车流穿梭,赫章始终紧盯‘1+4+1’奋斗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丰富‘神秘夜郎’和‘阿西里西’品牌内涵,通过提升品质、丰富产品、强化营销等举措,实现文旅融合大繁荣。”
通讯员 闵云潇 鲁绍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曼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