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融媒讯(记者 黄馨仪)作为“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寿光市发挥产业优势,在公益电影放映工作中深度赋能“菜盐”文化资源,通过多部门联动协作,以分级分类推动供给精准落地,以“点单送单”提升服务实际效果,成功实现从“放得了”到“放得好”的根本性转变,打造出精准供给有温度、融合服务有效益、长效管理有保障的新时代公益电影放映新样板。
公益放映启新篇
惠民服务暖城乡
8月14日晚,华灯初上,玉馨苑小区广场宛如一片欢乐的海洋,寿光市委宣传部联合寿光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司法局、公安局、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在此启动“奋进争辉煌光影溯荣光”寿光市百场抗战影片公益放映月活动,计划通过100场展演与配套活动,以沉浸式体验让伟大抗战精神深入人心。“随着电视、手机的普及,现在的孩子们很少能接触到露天电影,今天正好借此机会带孩子来体验一下露天电影的氛围。”居民郝先生说。
电影放映前,现场开展了多项活动:公安民警宣传电信诈骗,司法局普法志愿者为群众答疑解惑,医护人员设健康咨询台进行惠民义诊、免费量血压测血糖,现场播放的防溺水短片吸引了众多群众驻足观看,体育事业发展中心组织的八段锦教学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寿光农商银行“心家园”儿童彩绘、投壶公益活动成为“孩气”最佳……
据了解,本次放映活动持续到9月15日,工作人员将深入寿光各镇街中心村、各城市社区,计划放映《地雷战》《举起手来》《百团大战》《血战台儿庄》等多部经典抗战电影超100场次。
“我们在这里启动百场抗战影片放映月活动,是希望通过重温经典影片,缅怀革命先烈,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入人心。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将公益放映和民生大集结合起来,以‘点单送单’的形式,精准匹配居民需求。”寿光市委宣传部文化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放映期间,将继续按照“三贴近五送到”工作机制,实现公益电影放映从“放得了”向“放得好”转变,同时充分结合民生大集、防溺水、防电诈等宣传活动,为群众的“夜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文化色彩和民生暖意,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广度和深度。
需求导向优供给
场景融合激活力
由于寿光村庄数量众多,且各村收入渠道与水平差异显著,导致文化供给能力及对电影放映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寿光市以需求为导向,结合各村产业特点,紧扣群众“看什么、给谁看”的核心诉求,推行“点单+定制”的精准供给模式。
在双向互动精准点单方面,寿光健全“群众选片-专业评审-动态更新”机制,公示影片信息,开通微信点单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线预告,普及“按需放映”的模式;同时,结合“三个贴近”原则,把反诈宣传、安全生产、防溺水等中心工作融入公益放映中,年均开展“五送到”活动300余场,有效拓展了服务外延。
针对摸排中发现的40个观影人数少的村庄,寿光实行分类施策,建立起宣传部门、镇街、村庄、放映公司、放映员“五点联动”的工作机制。结合寿光农业种植“北粮南菜”的特点,通过预告、宣传、错时播放等方式,避开农忙高峰,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观影意愿。
此外,寿光市还组织工会、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了“寿工”观影活动,在蔬菜生产特色村和生产企业放映3500余场科教片,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向纵深发展,实现“一场电影多重收益”。
多元协同拓功能
数字赋能强监管
近年来,寿光着眼于公益放映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服务从单一的“放电影”向“综合服务平台”跃升,强化人才队伍支撑。同时,聚焦放映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构建“市镇村三级联动+数字监管”新模式。
在筑牢管理根基方面,寿光严格执行“计划-公示-招标-签约-监管-支付”六步工作法,确保“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章管事”。每年足额保障230万元专项资金,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为公益电影放映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和管理支撑。
在数字监管方面,寿光深度应用省级监管平台,对1047个放映点进行实时监管。结合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坚决杜绝突击、虚假放映现象,确保全年放映覆盖率和完成率均达100%,让每一场放映都真实有效,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优质的公益电影服务。
在监督评估方面,寿光推行“双督导双评价”制度,构建放映团队与属地镇街双向监督评估机制。去年以来,宣传部牵头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落实,既保障了放映服务规范有序开展,又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群众满意度,让公益电影放映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