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
一片被清水浸润的沃土
数千年来
浩浩汤汤的岷江水
流过都江堰,流至郫都
造就了郫都
“水旱从人,时无饥馑”的自然禀赋
↓↓↓
▲雨后郫都 图片来源:天府郫都
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四大河流从都江堰分流而来,潺潺湲湲,流淌着勃勃生机。进入郫都区后,它们或分或合,又形成蒲阳河、走马(清水)河、沱江河、柏条河、徐堰河、毗河、府河、江安河等八大干渠,总长158公里,俗称“八河并流”。
传承鳖灵、李冰治水的开拓创新精神,历代郫都人坚持对水源进行治理、保护和开发。渐渐地,以八大干渠为源头,郫都人在其下分出支渠16条、支渠分斗渠116条,另有小支渠50条,支渠再分农、毛渠约2200条,形成全区密如蛛网的排灌体系。
纵横交错的排灌体系,驱除了水灾和旱灾,带来了丰收和喜悦。
在过去,郫都曾是成都平原“上五县”之一,是“富裕”的代名词,令人称羡。
谚语有云:“温郫崇新灌,天干不怕旱。”这是对“上五县”最为恰当的描述。
“温”指温江区,“郫”即郫都区,“新”指新繁县,“灌”指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崇”则是已经裁撤的崇宁县。它们都位于都江堰灌溉区,是天府之国的核心区域,水源充沛,不惧干旱,农业发达,物产丰饶。
实际上,郫都不仅名列“上五县”,而且地位举足轻重。1958年,崇宁县撤销,绝大部分辖地并入郫县。今日郫都之唐昌镇,便是昔日的崇宁县城。“上五县”,郫都已占其二。
▲走马(清水)河 图片来源:四川河湖
沃野平畴,河渠纵横
林盘村舍,星罗棋布
辛勤智慧的郫都人以水为笔墨
绘就了一幅“水润郫都”的大美画卷
来源|《这里是郫都》、郫都史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