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除了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北京中轴线、长城等等之外,北京的六大乡村旅游地同样不可错过,它们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民村(镇)。
与其在热门景点人挤人,不如到北京乡村发发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六个适合慢游的乡愁发呆地吧。

门头沟区爨底下村
2003年被住建部评为首批12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为为首批中国传统保护村落,2019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乡村称号。
爨底下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逾500年历史,因地处京西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得名。


該村建筑群沿陡坡层叠错落,青石板巷蜿蜒连通74余院落,构成我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山地古建筑群,被譽爲民間的“布達拉宮”。
村落由韩氏家族世代聚居,其建筑融合南北特色——既有江南窗棂雕饰之精巧,又具北方高宅大院之恢弘,门楼等级、影壁题字、砖石雕刻均体现明清礼制与民俗智慧。
村内保留多时期文化层积:清代捷报、抗战标语、大跃进口号等,形成“露天历史博物馆”。
春觀花海,秋賞紅葉,探尋古驿道“一线天”峡谷奇观,吃农家炖菜、喝山野蜂蜜,這裏人文和山水一體,渾然天成。





门头沟区灵水村
2004年被住建部评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被文旅部列入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村前立有书法家杨再春书写的影壁“灵水举人村”,明清时期出过22名举人,2名进士。


该村形成于辽金时代,不仅村落古老庞大,辽、金、元、明、清时的古民居多,现有明代民居20余间,清代民居100余间,原貌保存较好是中国北方明清时期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
灵水村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其中东岭石人、西山莲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灵泉银杏、举人宅院和寺庙遗址等景点自古有“灵水八景”之称。





门头沟区琉璃渠村
2005年被住建部评为第三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村落各街巷的组团中既有规模宏大的邓氏宅院、琉璃厂商宅院等院落群,也有小巧精致的李氏宅院和三官阁过街楼。
琉璃渠村以烧制皇家琉璃闻名。琉璃渠在隋唐时期已经形成,辽代以后琉璃渠村开始有琉璃制造业,其琉璃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密云区古北口镇
2008年古北口镇被住建部评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9年古北口村被文旅部列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古北口早在春秋战国时的燕国就在此筑墩设防,南北朝时北齐也在此地构筑石砌长城, 被誉为中国长城之最的司马台长城就在古北口。


司马台长城

古北口村以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古村落,有保存完好的原生态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素有“七郎坟、令公庙、琉璃影壁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等说法。
村北的蟠龙山长城以保持历史原貌而着称,将军楼和24眼楼是这段长城的精华所在。
步入村内,建于清代的古御道、财神庙、药王庙和建于辽代的杨令公庙、三眼井等名胜,似乎让时光倒流千年,引人穿越古今、陶醉其中,形成了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景中,自然构成的一幅和谐画卷。



顺义区焦庄户村
2010年被住建部评为第五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20年被文旅部列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该村最大的特色是地道战遗址,建于1943年,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现存地道全长11.5千米,保留有830米原始地道及指挥所、陷阱等军事设施,有单人掩体、陷阱、碾盘和庙台暗堡等战争设施,地道内有休息室和指挥所,还有水缸、炕洞、墙柜、锅台、猪圈、柴棚、驴槽等较隐蔽的出入口和瞭望楼,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經典。
该村建于明代,清代初年属于密云县“中卫里”。由焦、韩两姓人家由山西洪洞迁此为佃户,后姓焦的人口众多,故名为“焦家庄户”。
村内现有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老式民宅、原汁原味的村落格局以及村民日常的生活场景。





房山区水峪村
2012年被列为为首批中国传统保护村落,2014年被住建部评为第六批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森林乡村称号。
该村最早鉴于唐朝904-907年,是水峪古商道上重要的驿站点。



明朝初期实行军屯政策,相继十九次从山西移民三万余户,充实到京郊平原地带,垦荒屯田。水峪一带的早期先民由来于此。
如今水峪村形成以古宅、古碾、古道、古中幡、岩画为代表的“五古文化”文化旅游体系。
水峪村依山而建,格局错落有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方山村四合院风格,其中代表性建筑有杨家大院、娘娘庙等。






中幡表演

到了北京,别光顾着去逛故宫、长城、颐和园,这六大古村镇才是咱老百姓真正的生活场景。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留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