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碧波在冀东南平原蜿蜒流淌,于衡水市阜城县境内孕育出一片被梨花浸染的沃土。这座以“物阜民丰”为名的县城,将千年运河文脉化作可触可品的烟火人间。
一树梨花四百年:运河畔的春日雪宴
车行至霞口镇,30000亩梨园骤然撞入视野。虬枝盘曲的百年老梨树擎起漫天素白,春风过处,花瓣如雪片纷扬,空气里浮动着清甜。这里藏着中国最大的古梨树群:万余株老树历经三百年风雨,最年长的“梨王”已守护运河四百余春秋,被农林专家誉为“活体梨树博物馆”。
每年四月,梨花旅游文化节在此盛大启幕:
花海奇观:旗袍女子身披阜城剪纸纹样,穿行于花海间,绛红纹饰与雪白梨朵碰撞出惊艳的“剪韵时装秀”;
舌尖风雅:梨花茶清雅回甘,凉拌梨花脆嫩爽口,梨花饺子裹着春鲜,更有梨花扣肉肥而不腻——一席“梨花宴”将春色凝于舌尖;
待金秋鸭梨压枝,“天生甘露”的爽甜汁水,又酿成“梨花醉”美酒,延续着明清贡果的传奇。
运河刻痕:从漕运号子到红色星火
水脉滋养的烟火记忆
沿大龙湾村向东,380米长的运河文化长廊如历史卷轴展开:80幅墙绘画尽沧州帆影、天津鼓楼、山东粮仓等沿岸风华,尽头便是列入世遗的京杭大运河河道。村中“大龙烧饼记忆馆”诉说着千年故事:自唐宋起,村民挑担沿河南下叫卖烧饼,“酥脆可携”的特质让它成为运河商旅的干粮首选,至90年代更出现“家家外出打烧饼”的盛况。
移步魏圈村运河记忆博物馆——这座全国首个村级运河主题馆内,石锚沉甸甸压着岁月,旧渔船与漕运船模型并陈,甩钢针、砸夯号子等非遗表演回荡着纤夫的坚韧。最动人的是村西御龙渡口传说:乾隆南巡见此处“车水马龙”,欣然登岸驻跸,张家湾由此更名“大龙湾”。
砖石间的热血丰碑
硝烟也曾在此翻涌:刘老人村的本斋纪念园刻录着回民支队的抗日烽火,与村内百年梨园同列国家2A级景区;而“仁德乡贤”表彰台前,新时代阜城人的奉献精神,正与历史长河中的义举遥相呼应。
舌尖阜城:从战场干粮到御宴梨花
蚕丝大馍:铁血岁月的温柔注脚
“形似枕头白如玉,香甜筋道焦黄金”——这枚重达三斤的巨馍,诞生于南宋顺昌之战。百姓为抗金将士赶制麦馍,饿可充饥,困作枕寝,故称“枕头馍”。东关张廷虎家族四代守护此技:老面发酵后经铁棍千次碾压,蒸出层叠如蚕丝的内瓤。刚出锅时底部焦黄酥脆,撕开热气蒸腾,麦香汹涌。2019年,这项技艺跻身阜阳市非遗名录,如今食客循GPS定位即可寻味老铺。
绿豆粉嘎巴:嘎巴是阜城县流传上百年之久的一道菜,古时候人们吃不起鸡鸭鱼肉,只能用自己生产的粗粮绿豆磨成粉,适量加水,摊在炉火上的铁锅里烙制而成,流传至今,已成为阜城及周边县市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每个家庭来了贵客,红白喜事粉嘎巴是少不了的一道拿手好菜,出门串亲访友也是必带的一种土特产品,在外地工作的人们也忘不了经常回家带些给自己的同事和朋友。
三合面窝窝头:由玉米面、小米面、黄豆面加适量苏打、碱面、白矾蒸制而成,它的特点是:清香微甜,暄而不散,食而不厌,长期食用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并对防治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落锅烧鸡:原名"罗锅烧鸡",创始人是阜城县王集村的张运起,他做的烧鸡肉烂脱骨,有一种混合而成的独特的清香,很受人喜欢,经过三代人的发展,"落锅烧鸡"这一品牌已声名远播。现在许多阜城人都把"落锅烧鸡"作为一种家乡特产馈赠亲友。来衡水市的外地客人也在品尝后买几只回去,作为礼品送给亲友。
阜城十八卤面:吃捞面算是家常便饭,但把最普通的捞面做出滋味,做出特色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阜城人喜欢吃捞面,平常人家吃捞面都要打上三四个卤子,就算时间紧张,也要打上两三个卤子,几乎不吃一个卤的捞面,这是阜城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久而久之十八卤面就成了阜城县特色小吃。
阜城漫游全攻略
交通指南
自驾:北京、石家庄出发2小时达,天津方向经京台高速转衡德高速
高铁:至衡水北站,转乘公交至阜城汽车站(班次密集)
⏰ 时节精选
4月上旬:梨花节高峰期,旗袍秀、戏曲名家汇演、夜游梨园
910月:鸭梨采摘季,品梨汁、梨干、梨木工艺品
全年可访:运河记忆博物馆(魏圈村)、大龙湾文化长廊
二日精华线
Day1:霞口镇万亩梨园(花海摄影)→ 梨花宴午餐 → 运河记忆博物馆(魏圈村)→ 大龙湾御龙渡口(黄昏观运河)
Day2:蚕丝大馍作坊(体验非遗)→ 本斋纪念园(红色研学)→ 义门村锅炮肘子宴 → 返程捎带梨木文创
阜城的魅力,有待你来体验。#河北阜城:新春游园会感受科技魅力##阜城县##河北身边事##周末游河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