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数游客喊着“此生必驾317、318”兴高采烈地奔驰在川藏线上,饱览着公路两旁美丽的自然风
光,陶醉在充满藏族风情的人文景点时,是否会想起70年前,那项伟大的工程?正是千千万万筑路军民不顾生死、抛洒血汗地筑路,以及几代公路人胼手胝足地养路,才使得雪域高原这条充满活力的生命线成为最美的景观大道、最有历史感的英雄之路。在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即将胜利通车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回看走过的日子,让这条天路为“两路”精神见证!
“二呀那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羊肠小道那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那个被它挡。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每当这首高亢的《歌唱二郎山》歌声响起,总会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仿佛巍峨的二郎山、折多山、雀儿山就在面前,在盘山腾跃的川藏公路上空,在深邃的碧空与洁白的白云之间,浮现着筑路大军与养护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回荡着隆隆的开山炮声,钢钎、铁锤与巨石碰撞的叮当声,备料、补路、推雪的机器轰鸣声……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近年来,不少人踏上了著名的国道317、318线,去饱览这两条号称“景观大道”的风景。行进到每一座高山、每一个海子、每一个草原,游客们兴奋地拍照留念,在自媒体上炫出自己走进莽莽高原的镜头,留下他们“打卡”“历险”的痕迹。随着公路改造升级的不断推进,除了国道317、318线之外,甘孜藏族自治州(后文简称甘孜州)的支线公路路况也越来越好,游客也逐年增多。可是,有多少人想到过,这些壮丽的公路,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才修建起来的呢?有多少人知道,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共有3000多筑路烈士长眠于沿线,这条道路的每一公里,都有一个牺牲烈士的灵魂在守护!又有谁知道,甘孜州的公路人,又是怎样艰辛地呵护着这些道路!在高海拔的山上,在遭受雪崩、坍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他们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抢修道路、帮助驾乘人员,这本书将为大家讲述这些事件背后动人的故事。
来源:天路见证
图片:网络
信息员:呷绒拉姆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邮箱:glyhjs@126.com),另本头条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头条号运营方无关,内容真伪请读者自行鉴别,本头条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