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夏婉琳 陈斯 摄影报道
4000年前的古蜀文明,将如何穿越时空照亮我们的未来?龙门山顶的雪山云海,怎样成为每个人心中的“诗与远方”?作为成都“最近邻”的地级市,德阳正展现出怎样的国际风范?8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四川新闻发布厅召开“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德阳专场,答案一一揭晓。
发布会现场
三星堆“热力值”飙升
如何让世界级IP“叫得响”?新场景、新体验在路上
当镜头落在三星堆新馆的青铜立人像轮廓上,馆内人头攒动,游客们屏息凝神,透过玻璃凝视着穿越三千年时光的神秘微笑。从1997年开馆时年均接待70万人次,到新一轮考古发掘后的130余万人次,再到如今新馆迎客、年接待量突破600万大关——近9倍的惊人增长!这组跳跃的数字,被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黄怡在发布会上娓娓道来,“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全力打造一个真正‘叫得响’的世界三星堆!”
火热的数据振奋人心,但也带来了“甜蜜的烦恼”:如何让滔天“热度”真正转化为游客驻足德阳的宝贵“时长”?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何学军在发布会上亮出解题思路:“我们将聚焦场景打造、产品供给、服务优化三大维度持续发力,打好‘文旅+百业’这张融合牌。”
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艾加 摄 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首先,场景要够新、够炫,把大家的脚步牢牢吸引住!”何学军描绘了即将展开的精彩画卷:德阳将围绕三星堆,推出“三星堆主题动车”“熊猫专列”,把剑南春酒旅园区、中江挂面村等地方都串起来,打造多条“三星堆+精品景区”的全域旅游线路,还会每年打造两个省级的“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同时,数字展馆、虚拟景区也会建起来,还会打造一些主题商圈和消费带,比如借助旌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的天龙寺商圈、文庙历史文化街区,还有天府大道北延线的消费走廊,蒋家河火锅公园,让游客有更多选择。
自然人文得天独厚
畅游德阳为何如此安逸?文旅资源有底气
“老天爷赏的龙门山脉、龙泉山脉,老祖宗传下的德阳文庙、德孝城,还有老百姓亲手创造的绵竹年画、仓山大乐……”发布会上,三个“老”字,生动道尽了德阳文旅资源的流光溢彩,也成了“安逸游德阳”的十足底气。
什邡龙门之巅1号公路(李富英 摄 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德阳正快马加鞭打造“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将天府冰雪小镇、云溪谷漂流、文博半山等一颗颗“珍珠”串成一条璀璨的“项链”。“1小时亲水下乡、2小时亲林运动、3小时亲雪度假”的全季休闲目的地正在成为现实。
不止于自然馈赠,工业文明的脉搏也在这里强劲跳动。“国之重器”科普基地与智造体验园区正如火如荼地建设:走进高大的现代厂房,机器人手臂在流水线上有序挥舞,酒香氤氲中传统工艺与数字化生产线形成奇妙对照。一条融合了厚重历史与智能未来的工业旅游链,正逐渐清晰成形,等待游客的探访。
对标世界一流
德阳在入境旅游、支付服务方面再升级
绵竹孝德镇年画(赵世源 摄影 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要让每一位游客,不管是来自哪里,都能感受到德阳的开放、便利与温暖。”作为距离成都最近的地级市和成都都市圈里的“最佳通勤城市”,德阳正快步走向世界。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入境游客的便利性问题。”何学军举了个身边的例子:如今在德阳高铁站、三星堆景区,都已设立“国际旅游服务驿站”,提供交通接驳、多语种咨询、行程定制等“一站式”服务。交通也在不断提速——持续开通从成都春熙路、熊猫基地直达三星堆的专线;市域铁路S11线正加速推进,“快进慢游”的交通网络逐渐成形。
支付环节也不再是障碍。三星堆博物馆已增设外币兑换点和免税文创商店,全市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也全面升级了境外银行卡和移动支付系统,“真正实现消费无障碍”。
酒香也怕巷子深。德阳正借助三星堆全球巡展、国际友城推介(如韩国江陵)等平台,精准拓展免签国客源;与头部旅游平台合作推出多语种定制线路;制作三星堆多语种纪录片;邀请国际网红体验“德阳48小时”;更与世界知名博物馆共建文物研究联盟……一座“近者悦、远者来”的国际旅游城市,正加速从蓝图照进现实。
编辑:王敏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028-85153399”或发送邮件至“scxww@newssc.org ”报料。
本文来自【四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