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个月左右,花不到2万元,游遍亚欧非十多个国家……如今,这样「性价比极高」的亚欧非大环线之旅,正在兴起。
对许多人来说,这样在异国他乡的漫长旅程,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穿越,更是一次对曾经社会化束缚的挣脱,许多人是在这趟旅程中才发现的「自我」。就像一名旅行者所说:「小时候为父母的要求而活,上学时为老师的期待而活,工作中为领导的KPI而活,过去我太多为别人活着,但在大环线上,我是为自己而走上这段旅程。」
文|易方兴
编辑|李天宇
追赶太阳
踩足油门,在沙特阿拉伯,大婷子选了一条向着东方的路,就这样开了过去。
她要去追赶太阳。那是在今年一月份的沙漠上,夜里有些凉,为了省住宿费,她和旅伴那天晚上睡在车里。租的是燃油车,不敢一直开空调,只能是冻醒了之后开一会儿暖气,然后再关掉。第二天早上有点冷,她醒得早,于是开车一直向东,沿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去追日出,那时同伴还没有醒来。
大婷子一直喜欢太阳,每到一个新地方,总愿意看看那里的落日,朋友说「你简直是一株向日葵」。她在费特希耶等待过地中海的落日,在卡什开满蔷薇的海岸边看过橙色的天空,也在东欧的某个城镇森林中穿行时看到过朝阳。在这些旅途的天空中,她最喜欢尼罗河的落日。「那里的太阳是我走过的城市里最美的,是那种可以把整片天都映上去的柔和的橘色」。而此时,她所追逐的沙特的太阳不一样,它特别亮,亮到有些刺眼。
当时,她也不管具体什么路,简直就像夸父一样,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开去,一直开到能辽阔看见地平线的地方,看到太阳从大地上缓缓升起。
这种体验,对于之前那个还在北京互联网大厂工作的尚未离职的她来说,是很难想象的。北京的城市高楼林立,太阳常常被阻挡,加上有几年雾霾也严重,「那段时间老想晒太阳」。
亚欧非大环线是一趟漫长的旅程。它串联起亚欧非三大洲约十几个国家,支撑这趟旅行的,不仅是这些国家绝大部分对中国的免签政策,也包括沿途国家的低水平消费,还有在这个时代人们对「轨道」之外的远方的渴望。
在沙特追日出图片来源@大婷子
莉莉第一次对远方产生向往,是小时候看那种「大头电视」,里面在放「印度洋上的蓝眼泪」,她记住了这句话,也被那座海岛上的美所触动。长大后她知道,说的地方是马尔代夫,所以她想,一定要去一次这个地方。「当时电视里说,这个地方100年之后会被淹没,我觉得再不看的话,以后就消失了。」
而早在2013年,莉莉21岁的时候,还在上大学,就跟高中同学完成了一次旅行。「那次我们坐通宵的绿皮火车,去大理和丽江玩。」那次旅行给她留下了很深刻的回忆,「那时候年轻,脱离父母,非常兴奋,觉得什么都好,就连绿皮火车上千姿百态睡觉的人都觉得有趣。那一整个通宵我们都没睡觉,一直吃零食、聊天,就觉得很美好。」
她从小也非常想去埃及,看过《埃及艳后》的电影,「我觉得挺向往,金字塔是那么神奇,不知道是怎么修的,我是对远方的世界很有好奇心的人,就很想去那里看看。」
但去埃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看一下机票就知道,来回都要三四千块,还只能玩一个地方,但如果我们沿途一路玩过去的话,就这么走一圈,不仅去的国家更多,还更便宜。」
所以,后来在走亚欧非大环线的时候,许多人会选择把国外的第一站定在哈萨克斯坦,因为从中国新疆伊宁坐200元的大巴车就可以到,但莉莉把第一站定在了埃及,她决定从反方向来走这个大环线——路线始于埃及,玩一圈后,回到新疆。
更多人会选择正向的大环线。它始于中国新疆的伊宁,当车轮经过霍尔果斯口岸,便驶入了广袤的中亚大地,迎接这些旅行者的,是哈萨克斯坦的草原,高加索的群山。在中亚的国家依次游览之后,便会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土耳其,去看卡帕多奇亚的奇岩怪石,以及地中海的蔚蓝海岸线。这也是一段人文之旅,当旅程转向巴尔干半岛之后,能看到塞尔维亚的活力都市,以及波黑的历史伤痕……最终,跨过地中海,埃及通常是大环线的终点站,当欣赏完尼罗河的落日与金字塔之后,这趟长达数万公里,耗时约两月的旅程可能才真正结束。
对许多人来说,这样在异国他乡的漫长旅程,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穿越,更是一次对曾经社会化束缚的告别,许多人是在这趟旅程中才发现的「自我」,就像一名旅行者所说:「小时候为父母的要求而活,上学时为老师的期待而活,工作中为领导的KPI而活,过去我太多为别人活着,但在大环线上,我是为我自己而走上这段旅程。」
某种意义上,这也相当于按下一次人生的重启键。
在霍尔果斯口岸图片来源@大婷子
为什么出发
在走亚欧非大环线之前,大婷子的生活里只有工作。
「在公司里就想升职加薪,工作很卷,一心想往上爬。」她的职业轨迹经历了好几次上升,从一家传统的餐饮公司干起,然后跳到了互联网行业里的小公司,最后一步步才到了大厂。
她做的是HRBP的工作。「互联网行业很卷,十一二点下班回去很正常,周六日有时还要出差,休息的时候只想在家里躺着。」但她不排斥加班,真正比较消耗的,是心力。
「曾经遇到协同部门不配合的时候很不理解,本职工作为什么不配合,当时的领导告诉我,先做人后做事,当时不太明白,多年工作后理解了,先搞定关系,再说事,比如买杯奶茶,说两句好听的,或者没事干的时候跟对方聊点八卦,关系搞好了,再问点什么事儿就很痛快,但我本身是比较简单直接的人,就会有点累。」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社交面具。大婷子发现在公司里,大家几乎都是戴着面具工作,「有的人恨不得好几张面具」。有一次,一个人来跟她私下抱怨对另一个人的不满,但转眼她就发现,这个人明面上依然跟那个人有说有笑,这种撕裂也让她不知道到底哪种才是真的。
她也赶上了互联网公司降本增效的时期。对于优化员工这事,做HR的她也早已经习惯。她在北京的职场上经历了太多这样的瞬间——有一次,她干了一年,公司解散了,她把所有的员工都裁掉,最后把自己裁掉;还有一次,她认识的一个朋友进了公司之后,才试用期,但换了个HR老大,就要减员增效,而试用期成本低,就把她朋友优化了;她也经历过,一个月之内,她突击裁掉了上百个人,「当时天天都在打电话」。
经历了这些,她慢慢意识到,其实很多时候一个人被裁了,是无关这个人的能力的,并不是他不优秀,而是其他因素影响,比如环境改变。一开始她还有心理负担,但后来裁得多了,自己也麻了。最后,她时常陷入一种自我怀疑。
关于吐槽工作的朋友圈截图图片来源@大婷子
那段时间,焦虑也找上了她。「我有点躯体化的症状,遇到一个新任务,我的心脏总是会跳得很快,每天睡觉前满脑子都是事儿,可能凌晨四点多就醒了。」
终于,这样的状态在去年结束。「当我决定脱离轨道的那一刻,预想的35岁大龄、单身、失业的痛苦完全没有,反而内心无比的轻松,尽管我很喜欢互联网行业的新兴、变化和高效,但那种越来越卷的生活,也让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大机器里,被推着转,又停不下来。所以,没有工作后,我决定给自己的打工生活暂停一下,并送自己一份长途旅行,当成35岁的礼物。」
也是巧合,她在社交平台刷到了亚欧非大环线。「首先吸引我的是它很便宜,便宜到打破了我的认知,有的人两万块就走了这么多国家,然后正好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搭子,我们就打了一个语音电话,讲了自己都擅长什么,雷点在哪儿,性格是怎么样的,然后谁来做攻略之类的,就决定了这个行程,10月中旬开始在网上买装备,11月3号就出发了,非常快。」
旅行能够成行,也与人们的收入状况很有关系。
「我小时候在小城市长大,没去过什么地方,父母在我大学毕业之后也没给过我一分钱,但我有存钱的习惯,然后可以去完成一些我想做的事情。」工作后,依靠这个习惯,在30岁之前,莉莉自己攒钱在成都买了房子和车子,并且还清了贷款。长大之后,她还会给家人零花钱,到现在慢慢也给了超过10万元了。
而疫情后关于隔离的经历,则增加了她对于旅行的渴望。当时她和老公都经历了一段长达几个月的隔离,「我觉得很折磨,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也不知道后面还会发生怎样的事情,那段时间我的意志很消沉,整个人瘦了20多斤,每天好像是得了抑郁症的仓鼠一样。」
而一解封之后,她和老公都陆续辞职,在去年开始了亚欧非的大环线旅程。
而为了这趟旅程,她很早就开始做准备。「朋友问,这样的旅行怎么买到便宜的机票,我觉得如果你不是那种不看任何价格就可以出行的人,还是要提早准备。」
她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刷机票的信息,就会知道买多少的机票性价比更高。她和老公从去年9月份开始,每天晚上就在办公桌上面拿纸来写,写下所有的机票信息,然后看着日历对比怎么最便宜,「我们也是决定了很久才买到了这些机票。」
图源电影《玩乐时间》
离开「轨道」,去旷野
亚欧非大环线之旅,与人们之前的所有短期旅行都不相同。
对大婷子来说,这趟旅程更像一次需要严密计划的方案书,考验的是每个人对细节的把握和衔接。由于涉及的国家多达十几个,而不同班次的机票日期、价格又各不相同,还牵涉到每个国家的景点停留时间,所以更需要全盘考虑,这些事宜仅靠一个人往往不容易完成,所以需要同伴。
在旅行前,大婷子对自己的英语水平不太有信心,所以相比独自出行,她首先要挑选搭子,于是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寻找。
这个过程很像是在面试。很多时候,来「报名」的都是比她年轻七八岁的人,记得其中一个「00后」女生,「她以前在山西当老师,当了几年就离职了,然后就用当老师攒下的一两万块钱出去旅游,没钱了,就又回去找了一个餐馆的工作,又攒了两万块钱,就又想出去玩。」
「面试」的人多了,她一度都准备放弃了,「我想着自己一个人到新疆和西藏去玩玩就算了」,后来偶然遇到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这趟旅程才得以启动。然后就开始做计划,由于工作量大,每个人各做一半国家的旅行计划,再拼接到一起。
在这之前,在许多人的认知中,出国旅行都是一件耗费金钱的事情,一两万块钱游遍十几个国家,玩一两个月,几乎不可想象。以至于后来网友「土豆丝」回国之后,跟别人讲述自己的旅程,亲朋一度以为需要几十万元才能完成。但实际上,对走亚欧非大环线的人来说,用最具性价比的方式走完这趟旅程,本身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要想不花冤枉钱,就必须考虑到所有花钱的场景。不说别的,光是各个国家不同的银行,不同的汇率,不同的手续费的计算,都是准备工作中的一项大工程。
土豆丝是个相当细心的人,为了省掉不必要的开支,她和朋友专门整理了一份大环线上各个国家如何办电话卡,以及如何取钱的70多页的旅行攻略。以取钱为例,可以使用国内对境外取钱不收手续费的银行卡,并选择那种国外当地不收手续费的银行。比如,在埃及,光ATM取款机就分为四种,包括CIB(蓝色)、BANQUE MISR(红色)、NBE(橙绿相间)以及Euronet标志的取款机。「NBE银行是埃及国家银行,会比较靠谱一些。」
大环线的第一站,通常是新疆的伊宁口岸。人们会花200块钱,从伊宁坐大巴前往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大婷子记得,当时她第一次听说坐一辆大巴车就能出国,并且只需要200块钱的时候,都惊呆了。
与朋友们坐的200块钱大巴图片来源@大婷子
她在伊宁坐上的那趟车里,几乎都是中国人,穿越国境线的时候,所有人都会把行李拿下来,然后通过出境通道。于是,那种截然不同的陌生感就会扑面而来,「你会发现荒凉很多,一下子到了旷野上,而且手机也没网了,就需要换电话卡。」
后来,土豆丝也慢慢习惯了坐大巴车穿越各种国境线的感觉。「毕竟这种方式很划算,在这些国家之间旅行,就算是机票,最贵也不超过1000块钱。」
要想省钱,在这场旅行中自己做饭也是必要的。比如莉莉,她在埃及旅行的时候,就租了当地的一间公寓,这间公寓自带一个大厨房,平均每天算下来也只需要100多元人民币。
「我们安顿下来之后就去买菜,在埃及当地买了油、鸡蛋、牛奶还有西兰花。」埃及物价便宜,比如一大颗新鲜西兰花在埃及超市里的售价约等于4元人民币。而第二天早上,她就做了这趟旅程中的第一顿早餐,比在外面吃早餐要节省很多。
而如果想吃得好一点,也可以在当地的海鲜市场买海鲜,「螃蟹人民币7元一斤,大虾25元一斤。」
莉莉专门记过账,如果两个人出行,大头支出是交通,其次就是住宿,「其他的花费人均可能只有4000元,加起来在2万元左右」。
埃及的落日图片来源@大婷子
风景和意外
大婷子对埃及的首都开罗印象极为深刻。
开罗有一块很有名的区域,人们称之为「垃圾城」,当地的人生活在垃圾之上,也依靠垃圾生活。在那里,几乎汇聚着整座开罗市所有的垃圾。当她坐着车经过「垃圾城」时,全程没有下车,只是透过车窗向外看,但仅仅如此,那种味道就已经让她几乎无法呼吸,也是在那个时刻,她看到了让她内心震撼的一幕。
那是一座脏兮兮的楼,楼里面有间房开着门,向门内望去,屋里堆放的全是垃圾,一个女人跟一个小孩坐在垃圾堆上,在上面分拣。而在房间外,挂着一张洗得非常洁白的床单。当她乘坐的车经过,这个埃及女人也看到了大婷子,并冲着她笑。
而当车子穿过「垃圾城」,再经过几条街道,就是一个特别繁华的富人区,反差特别大。
离开了埃及,这种震撼还留在她心里。「埃及给我的后劲儿特别大,我会觉得,很多生活,并不是说你通过多努力的工作,赚多少钱就能去改变它。」大婷子说,「但与此同时,我也觉得我们一直追求物质上的好,但那些人生活在垃圾里,小孩也一样背着书包上学,床单洗得白白的,她们脸上也有笑容。」
红海的景色非常美,物价也很低,所以在红海边莉莉一连住了9天。
「它的整个城市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海,而且它的海水颜色是分层的,近处是浅蓝,中间是天蓝,再远处是深蓝。」
红海上的风景图片来源莉莉
埃及的物价也很低,她们不光在埃及的卢克索看到了卡纳克神庙,还坐到了性价比最高的热气球,「不少人为了坐热气球去土耳其的卡帕多起亚,那边乘坐热气球一个人的花费,从人民币700多到1500元不等,但在埃及的卢克索,坐热气球才200多块钱」。
这趟旅途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总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出现。
去年11月15日,大婷子的旅行来到格鲁吉亚,结果遭遇了抢劫。
当时他们是自驾,一行6人,开了两辆车,当天计划从卡兹别克赶往梅斯蒂亚,全程7小时。晚上8点,天空淅淅沥沥开始下雨,「当晚住宿已定,估计晚上11点能到。」结果实际的时间大大超出预期。到了晚上11点,他们才走到山路上,在各种隧道之间穿过,到达目的地还需要两三个小时。雨越来越大,山里不时会出现一团浓雾,能见度很低,还不时有落石。
「这个时候,开在前面的轿车出了事。一个转弯后,出现一排落石,为躲避小石头,撞到了大石头,抛锚了。」大婷子说。当时轿车只能停在路边,同伴报警,但说不清楚具体位置,电话里,警察让拦车问当地人。
结果,顺利拦下一辆车后,下来两个当地的男人,其中一个帮忙跟警察沟通,另一个绕到后方查看车况,哪知道他突然打开车门,把车里的包偷过来藏在怀里,两人很快上车跑了。
万幸的是,大婷子她们后来拦到一辆警车,当晚也在警察局报了警。由于记下了抢劫者的车牌号,当地警察一个多小时后就把两个人抓到了,「这两个人可能也是太紧张了,开车自己撞了车,还离警察局不远,就这样被逮捕了。」
大婷子和同伴做了一晚上笔录。那个包里其实只有30美金,但最麻烦的是护照在里面,所以找回包很关键。「后来我们还去参加了开庭,由于抢的是外国人,这两个人后来被判了12年有期徒刑,判得特别重。」
除了这样的大风波之外,也发生了一些小意外,而度过这些意外,有的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有的则是因为自己的勇敢。
有一次,在土耳其租车开,结果车陷到沙子里了。「我们在那刨了半天沙子,越陷越深」。正在发愁,突然有一队车经过,停下来,下来20多号人,有人上去开车,有人刨沙子,有人推车。
「其实我们语言不通,也没怎么交流,但他们就这样来帮忙。」而最后当车推出去的那一刹那,大婷子不停地鼓掌,这些当地的陌生人帮完她们之后,就又开车走了。「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特别感恩。」
而在埃及晚上包车的经历,则需要勇气来面对。当地一个司机在深夜接她们的单,本来应该走高速的,司机没有走,导致本来3个小时的路,开了有5个多小时,到了目的地,司机还要求支付高速费和小费。就这样,在深夜零点后,一个陌生偏僻的地方,她与一个埃及当地的中年男性据理力争,「最后对方看我们不怕他,就没有让我们付这笔不存在的高速费。」
「之前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的生命就剩下最后一天,我想干什么?当时我肯定不想过我现在的生活,就是在职场里的那种,这最后一天,我愿意用在路上。如果在路上,我下一秒出了意外,我一点都不后悔,我没有遗憾,会觉得我的生命是在绽放的。」
而这样被当地人多收钱的被讹经历,也常常贯穿着这趟旅途。
被骗得多了,有时候人在旅途上会产生警惕。比如在卢克索,很多人提醒她,当地骗子多。土豆丝见到陌生人都多一个心眼。有一次,她想寻找一家当地的店铺,路上遇到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很热情,一直试图引着土豆丝到一个店里,说着「here」、「here」。
土豆丝不太相信,觉得对方是当地常向游客索要1美元的那种小孩。「但当我一进去之后,发现确实是我要找的店铺,我就觉得很不好意思,买了东西之后我就问,你要礼物吗?结果小男孩一直说no,我想给小男孩钱,他也说no。」
「那一刻我心碎了。我很矛盾,我觉得我把人家当坏人,人家就是想去帮助你而已。」
这件事也让她发现,哪怕是在一个口碑不那么好的地方,也有人性中的善良在流动。
在土耳其与太阳合影图片来源@大婷子
当人与人相遇
在这趟旅途中,真正治愈人心的其实不是异国他乡的景色,而是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连接。尤其是对穷游旅途来说,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陌生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对完成这趟旅途来说也是必要的。
在土耳其,莉莉感受到了一座猫之城。
去之前,她一直都听说土耳其人对流浪猫很友好,但到了当地才有了切身体会。在成都的时候,她自己也会参与救助流浪猫来进行绝育,到了土耳其,当看到很多猫耳朵上都被剪了缺口之后,才发现当地的流浪猫绝育率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
「所有的猫看到人都不怕,都是直接凑上来,人们也是随便摸它们,我自己是参与救助流浪猫的,我们这里的猫有不少都很瘦,见到人也会跑,但土耳其那些流浪猫都是很肥的。」她去了土耳其的四个城市,发现这并不是某一座城市独有的现象,这几个城市都是很爱猫的,「每一个地方都是随处可见的猫粮、碗、水」。
当她到了伊斯坦布尔,在广场上坐着晒太阳,猫咪们就都围着她,有的趴在她腿上,有的在她的旁边玩,她当时一直哭,「我就很感动,我觉得当你的爱足够多的时候,你就可以分享给别人,分享给动物,我就希望有一天我们国家也可以变成这样,大家都很友善。」
图源电影《伊斯坦布尔的猫》
而莉莉之前工作的西藏也是这样一个地方。她在西藏待了十年时间,「我妈中途来看过我一次,她就说你们这儿的人都好好,只要我看对方一眼,对方就会对我微笑,我说对。」但莉莉也发现,国内有些地方并不是这样的。
一直以来,莉莉都是一个喜欢帮助他人的人,在旅途上也是一样。
当时到了埃及,那是个夏天,她看到酒店楼下很多流浪汉,她和老公从国内带过去了不少衣服,她把其中一些用不上的挑出来,洗干净,其中有一半还是新衣服,送给了楼下的流浪汉老人。还有一次,是在出租车上,那位三四十岁的司机说,他自己就生活在埃及的「垃圾城」里。莉莉就问司机,她正好有一些干净的衣服,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带给家人或者需要帮助的人穿。司机很开心地把衣服收下了。
在土耳其,土豆丝遇到了一个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她叫他「土耳其爷爷」。
土耳其有一种舞蹈很有特色,叫做苏菲旋舞,舞者们穿着裙子,有节奏地不断在乐声中旋转,一直能转好几个小时。「当时我做攻略,发现票价要七八百里拉一张,有点贵,我就去跟老板砍价,说我们是学生,四百里拉一个人可不可以,『求求了』之类,老板最后答应了。」
这个老板,就是土耳其爷爷。不光如此,演出的时候,这位爷爷还专门送来了巧克力和水,「感觉很幸福。」
没想到,后来在演出结束的路上,她又遇到了这位爷爷。「我就跟他说,我一定要跟你合照。」两个人照完相,爷爷领着她跑到一个甜品店,问她有没有想吃的蛋糕,土豆丝说不用了,但爷爷还是买了一块蛋糕,塞到了她手里,然后就说自己要去见朋友,留她一个人站在路边,手里拿着一块大蛋糕。
那天,她带着蛋糕回去,跟朋友一边吃一边感叹,真是一个超好的爷爷。
那天见完面之后,他们加上了联系方式,后面又和爷爷碰面。「每次见面,爷爷总会拿一些巧克力面包或者带我们去甜品店。」在店里吃甜品时,她就问爷爷,为什么愿意付出这些去做一些可能没什么回报的事。而且,哪怕她已经掏出100块要给爷爷,对方也不收。
「我觉得爷爷通过苏菲旋舞其实还是赚了一些钱,他自己一直强调balance,他觉得自己应该把小部分的钱分出去,去实现钱的一种流动。爷爷觉得,这笔钱流动出去之后,可能会通过我们流动到另一个地方,流动到真正需要它的地方去。」
这位爷爷总是在笑,有一种很亲切的磁场,她从中得到启发,「我后来就在尝试,也对陌生人微笑,后来我发现如果我对别人笑,比如在遛狗的时候,别人真的会主动跟我聊天。」
土豆丝(右一)和土耳其爷爷,以及旅途伙伴们。图片来源土豆丝
在这趟漫长的跨越许多国家的旅程中,土豆丝也遇到了许多有意思的旅伴。
小彭是在埃及认识的。当时土豆丝想用学生身份买门票,这样会便宜一些,她去网上搜了学生证的图,对方不认,结果遇到了小彭,「小彭在俄罗斯上学,这次跟朋友一块出来旅游,但朋友不怎么出门,他就一个人溜达,遇到了我们,问能不能跟着我们一起,我就说可以,然后我们用了他的学生证买到了半价票。」
另一个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塞尔维亚认识的马哥。马哥30多岁,之前开过公司,现在一个人来旅游,在见到马哥之后,土豆丝才明白原来一个人旅行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东西。
「我当时出发背着一个45L的大包,再穿上一件有很多口袋的钓鱼马甲,我觉得这是极简的。然而马哥就背了一个很简单的斜挎包,穿一双洞洞鞋。他的包里会放一些调料,做饭的时候随便撒一点进去,包里还放了一瓶水。」土豆丝说,后来她检查自己的行李,发现许多东西其实是不需要的,比如各种衣服,「可能穿一件,然后带几件就够了」。
偶遇的人里,还有给她们拍了许多好看照片的摄影师,让她羡慕的一个月有十多天假期的机场送餐员,穿了个夹板鞋在埃及的超市逛街的完全不会英语的东北大哥,以及一个中国台湾的刚毕业准备去服兵役的光头……
这才是旅行中最大的意义,景色大家都看过,都是一样的,但与人的联结是独特的。
土豆丝(右一)与在大环线旅途中遇到的伙伴们合影。图片来源土豆丝
下一站
从这趟不一般的旅途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了变化。
「朋友问我,这一趟出去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我说最大的收获,是只要你想做,你就能做到,很多事情没有那么难。」大婷子说。
在旅途上,她也遇到了许多有着这样理念的人。
比如在开罗,她找了一个中餐厅吃饭,遇到了一个中国面孔的姐姐,「我就过去问她能不能拼个桌,这样三个人在一起能吃更多种类,然后我们就拼了个桌,边吃边聊天。」
「这个姐姐聊到自己的经历,她原来是全职的家庭主妇,之后孩子大了,再出来找工作,她会想自己都在家待了那么多年了,谁会要她,结果她现在也很好,换行业,换城市,换岗位。」这个姐姐还告诉大婷子,「你想做啥就勇敢地去做,什么时候都不晚。」
莉莉觉得旅行或许是生活的解药。「因为旅行时你不用想别的,在空间和时间上,还有心理上,都隔绝了以前的那种生活,就好像在过一种新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把自己养一遍。」
但无论如何,最后都要回归现实,「其实我走了这一圈,旅游了一整年,整个过程就像一个梦幻的阶段,这一年是我特别好的一年,不管花了多少钱我都觉得很值得,因为自己长这么大,从没有这么轻松过。但回来之后,人还是要面对柴米油盐,你确实心态会有一些变化,会更加乐观。」
而她将自己拉回现实的办法,就是算账。由于他老公是个比较松弛的人,对钱的事情不怎么在意,所以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旅行和生活中的各种花费都进行了统计,「我一共算了十次账,最后讲到每一笔钱他都明白。」
之所以做这一切,她也是为了去新的远方。「我的下一站,很想去美国走南美环线,因为那里的自然环境也很漂亮。但那边的消费高,可能钱还得慢慢挣,而且未来我还想去南极和北极。」
莉莉的行程截图图片来源莉莉
在亚欧非大环线的旅行之前,她是一个一切都必须要有计划的人,过着自律的生活,「比如每天早上醒来一定要喝一杯热水,必须要吃早饭,以前我觉得我如果不吃早饭我可能会死。」
在过去,她也是一个没办法睡懒觉的人,晚上睡不着,但早上很早就会醒,心理压力很大,有时候要吃褪黑素辅助睡眠。但当旅行开始,她再也不用吃褪黑素了,可以一觉睡到天大亮,甚至错过早餐的时间,「而且国外也没有喝热水的条件,后来我发现早上起来不喝热水、不吃早饭好像也没关系。」
她还喜欢喝酒。过去她会非常克制,因为会想到第二天还有很多活儿要干,只能少喝,「但在旅途中,我想喝醉,就可以喝醉。」她慢慢发现,好像计划的增多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土豆丝从旅程中回来后,非常想断舍离,她突然意识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不是必须的,「比如说我之前可能会出去做美甲,会觉得我是要爱美的,但是我发现其实并不怎么需要它,保持自然,干干净净,也可以很美。」
还有化妆。「可能化妆之后,拍照确实是好看,但我发现我整一趟旅行中,我跟我那个朋友带了一个化妆包,一路上还那么沉,结果一次没用,到最后踏入国门了,在新疆才用上了。后来一想,这也太搞笑了。因为在国外,我从来就洗把脸画个眉毛,口红也不用涂,别人就会觉得你很美,这就是一种自然美。」
所以,那之后她扔掉了很多东西,意识到生活中不需要买很多衣服和化妆品,「可能之前就是陷入一种消费的漩涡」。
而国内的生活,相比旅途,也有一种巨大的落差感。
「因为我发现,如果你在国内的话,真的就是一天一天地工作,今天在办公室,明天还在办公室,但我在国外的时候,我可以一天在这个国家,第二天已经在另一个国家了,比如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波黑,他们都属于蛮近的,你坐车就能在一天之内到另一个国家了。这种感觉是很不一样的。我不得不接受这种落差感。」土豆丝说。
而最后,对这些走过大环线的人来说,远方似乎还会召唤着她们。
「其实你要想一下的话,无论怎样的生活,它都是为了去填满你自己,出去的意义在于跳出日常生活的秩序,去重新建设起期盼,认识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故事,所以需要回来重整一下包裹,体验重新回归朴实的生活,然后再出发。」
埃及金字塔和骆驼图片来源莉莉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