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早上8点,呼和浩特市万通路小黑河畔的绿道内,滨河景观养护中心小黑河敕勒川东岸管理队正巡查。
呼和浩特市滨河景观养护中心工作人员为绿道补植草坪。
“这不,前两天发现一处草坪退化较为严重,立即联系园林保障中心,说是今天就能送草坪。”队长索峰话音刚落,一辆运输车停在绿道旁。大家分头行动,不多时,一车草坪已搬到指定处。
这条绿道“会呼吸”。
在众人补植草坪的间隙,索峰告诉记者,这条绿道“会呼吸”,踩在上面,脚感柔软舒适;下雨天,雨水快速渗透,不积水,它是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重点打造的小黑河滨水型绿道示范段。
为了增进绿道亲民性,让市民更好地游览,负责日常养护的滨河景观养护中心利用原有慢行道的游径系统,打通游步道连接线、修复破损路面、统一改色画线,不断提升绿道体系的实用性,完善其功能性,逐渐串联起更多的生态版块,让绿地、水系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紧密融合,营造出“依山而行、傍水而憩、穿林而游、踏草而嬉”的游憩空间。
林荫下巧妙地设置“座椅”。
绿色是青城的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多年来,呼和浩特市园林部门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口袋公园的建设上,在花境的搭配上,在座椅等基础设施的添置上,时时刻刻把群众放心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今年在打造特色景观大道过程中,新城区成吉思汗大街有一处花境紧邻人行道,而且,一侧就是一家单位的出入口,人来人往,免不了伤及花境边角。于是,园林设计者一次次构思、推翻、再构思,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将花境边角处铺设成鱼鳞状的瓦片,既美观又实用,行人可以随意行走,实现了花境与市政道路的“软衔接”。
信步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休闲座椅安放在大树下,叫人就近休息、纳凉两不误;不远处,或大或小的花境成为画龙点睛之笔,使小小的公园“颜值”飙升。
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有一处花境,园林人依托原有的白蜡树林,经过远、中、近三景分层设计,同时,引入园林浇灌的中水,建起一个循环再生的叠水溪流景观。漫步其间,小溪旁玩耍嬉戏的孩童,白蜡树荫下纳凉闲聊的大人,雕塑作品前驻足沉思的游客,花草摇曳中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面。
8月18日,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大小公(游)园总数达到1009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各类口袋公园、街角微绿地等精品园林空间共计684处,基本实现群众家门口就有公园;绿道建设长度达679.12公里,规范化管理、景观效果、建设总长度均居自治区绿道首位。
呼和浩特市大黑河郊野公园。
守护绿色家园,厚植生态底色。呼和浩特在“植”此青绿间,托举起人们更美好的生活。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郑学良
实习生:宋向华
新闻编辑:郭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