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园林的代表,有“瘦大个”之说。“瘦”指瘦西湖,“大”是大明寺。“个”,毫无疑问是个园。个园名头没有瘦西湖大,却是中国“四大园林”之一。
中国园林很多以园主人姓氏命名。个园也是,它隐进了园主人黄至筠的“筠”。这个对竹子爱到痴狂的大盐商,终于用生平积蓄,修建了一座个性独特的私家园林。“月映竹成千个字,霜多梅孕一身花”。个园众多楹联对联中,我最喜欢这一联。
逛个园,很经常。有时候经过这里,忍不住转进去逛逛。不看私宅,只看园林区。不一定为了什么,漫无目的地闲溜达,在竹林里呼吸呼吸满是负离子的空气,再到秋山坐坐,夏山看看。转身离去。
夜游个园,倒是一次没有。瘦西湖夜游做了一段时间,声名也不错。有时候在瘦西湖逗留晚了,会遇到很多带了手环的游人进来。那就是夜游的客人。人总会这样。到外地去游玩,恨不能将所有代表性的景点等全部过一遍,包括夜游。
在家乡,却不愿意花这样的钱。太熟悉了。白天逛了晚上逛,有意思吗?有意思。跟着惜颜在白天闭园前进去,逛到晚上节目开始,蹭它一个两个节目。有时候从南门进,有时候从西门进。打着擦边球玩了个大概其。
瘦西湖大,晚上的节目多。我最喜欢熙春台前的灯光秀。那是一场精美绝伦的呈现。水,灵秀的基础。瘦西湖的水,瘦秀的特点注定了温婉柔情。熙春台前那片最为宽阔的水域,灯光秀营造出壮阔的瑰丽。
个园,小巧精致。它的灯光夜景,能有什么出彩的亮点?晚七点,正点进了园子。时令刚刚立秋,白天已经短了。进门处那块小小“屏风”功能的太湖石上,灯光打造出春夏秋冬的四时变化。代表季节的花卉,是季节的花语,也是灯光打造的标识。
一丛丛竹林,因了不同的光,呈现出不一样的梦幻。将近十五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为这梦幻般的景增加缥缈的不真实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好像我小时候,没见过白玉盘,故而连想到白玉盘都没有可能。这一刻,月亮透过竹梢,出现在一幢建筑物的上面。天空很纯净,没有一丝云彩。尚未圆满的月亮,非常清亮。
圆满是无数人的追寻,承认不圆满便是觉悟。园子里不多的建筑物,在夜的天空下,全部成了演出的舞台。绕过这些舞台,看不同于白天的景。走过乌哺竹、金刚竹、金刚嵌碧玉竹等著名品种,走过团团一蓬的孝顺竹,走过常见不常见的一簇簇竹子后,走到竹子的廊。
忽然,嘶嘶的声音不知从何处发了出来。站定。前后左右找了一圈,没找到声源所在。哇,空中天丝成阵,织成了密密的网。行走其中的游人,不知不觉间成了阵中人,被丝丝缕缕缠绕住。
想起一部外国小说,好像叫“天使与魔鬼”。那个神偷女主,走进用红外线布下的天罗地网时,凭借灵巧的动作和超级功夫,在“线阵”中如风摆垂柳,穿梭、回避、跳跃、匍匐……我想试着从密网中腾挪,却一根都躲不开。
就在注意力专注在看得见摸不着的丝上时,嘶嘶的声音又一次出现。随着声音,人隐进了仙境之中。团团白雾从四面八方升腾起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原来白乐天的诗,不是胡乱写就。
瘦西湖的大唐盛世,踏浪而来。个园的仙山琼阁,给游人身临其境的惊喜。多少年前习惯的无所顾忌,再度附体。就在这条光雾营造的竹径里,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那种“老妇聊发少年狂”的体验,非常有诗意有意思。
磨磨唧唧的走出竹径,回头一看:这边没有丝,有闪烁的星光。星光顺着竹子往上溜往下滑,调皮极了。
曾几何时,到博物馆等地,看到声光电的布局,感叹高科技的魅力。曾几何时,和女儿在绵阳的越往楼上,花高价买票,只为看一次晚上的灯光秀。如今,扬州的灯光秀,比我看过的很多地方,都更加先进更有特色。
好花不长开,好景不常在。竹子还是那些竹子。竹径走过多少次。这个夜晚的匆匆游玩,不是时间紧张,而是游客太多不好意思总是占据喜欢的位置。
第二天白天再去。找不到梦幻的意境了。灯光,给了虚幻中的真实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