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后,如何保持其品牌活力?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品牌活力并非一劳永逸,需通过持续的运营创新、管理升级和价值延伸,避免 “重创建、轻运营” 的短视行为。结合绿维文旅对日照山海天、大连金石滩等成熟度假区的跟踪服务经验,可从以下维度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一、建立 “产品迭代日历”,保持市场新鲜感
游客对度假产品的需求具有周期性,需通过常态化更新打破 “体验疲劳”。
1. 季节性主题更新:按季度推出特色活动,形成 “四季有亮点” 的节奏。例如:
1. 春季主打 “踏青 + 文化”,如举办 “花海非遗市集”(结合赏花与手作体验);
2. 夏季聚焦 “清凉 + 互动”,推出夜间水上电音节、星空露营季;
3. 秋季打造 “丰收 + 康养”,设计稻田音乐会、温泉养生周;
4. 冬季开发 “冰雪 + 节庆”,如冰雪嘉年华、跨年灯光秀。某山地度假区通过这种模式,实现淡季游客量同比提升 25%。
2. 核心产品 3 年升级计划:对标志性项目每 3 年进行一次迭代,避免老化。如某滨海度假区将运营 5 年的 “帆船体验” 升级为 “帆船研学营”,新增海洋知识课堂、帆船制造工坊等深度内容,客单价提高 40%,复购率提升至 35%。
3. 引入 “快闪业态”:与潮流品牌、艺术机构合作,定期举办限时体验项目。如在度假区中心广场设置 “网红快闪店”“艺术装置展”,借助社交媒体传播形成短期热度,吸引年轻客群。
二、构建 “立体营销矩阵”,扩大品牌辐射圈
国家级品牌需从 “区域知名” 向 “全国乃至国际认知” 突破,需多渠道、高精度触达目标客群。
4. 精准客群画像营销:通过智慧平台分析游客数据(如年龄、来源地、消费偏好),制定差异化策略。针对亲子家庭,在小红书、抖音推送 “遛娃攻略”;针对中老年客群,在微信公众号、电视端投放 “康养套餐”;针对国际游客,在海外旅游平台(如 TripAdvisor)展示多语言版本的文化体验项目。
5. 跨界联动破圈:与影视 IP、体育赛事、高端品牌合作,扩大影响力。例如:
1. 与热门影视剧合作拍摄取景地,推出 “同款打卡路线”;
2. 承办国家级体育赛事(如马拉松、帆船赛),借赛事直播曝光度假区景观;
3. 与奢侈品品牌联合推出 “限量度假礼盒”,包含住宿券、特色体验等,提升品牌调性。某度假区通过与某顶流综艺合作,单月搜索量增长 300%。
6. 口碑激励机制:鼓励游客分享体验,如推出 “带话题发朋友圈 / 抖音可兑换礼品”“年度优质评论者免费入住” 等活动,将游客转化为品牌传播者。同时,定期筛选真实好评制作成短视频,增强说服力。
三、深化 “标准 + 创新” 管理,守住品质底线
国家级称号意味着更高的公众期待,需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服务质量不褪色。
7. 建立 “动态达标” 机制:对照国家级标准建立每月自查清单,重点监控:
1. 硬件设施完好率(如游乐设备安检、智慧系统稳定性);
2. 服务流程合规性(如投诉处理时效、外语服务能力);
3. 生态指标达标度(如水质、噪音、绿化覆盖率)。某度假区通过引入物联网监测,将设施故障率从 8% 降至 2%。
8. 员工 “星级服务” 评定:实施 “服务积分制”,将游客评价与员工绩效挂钩,定期开展 “服务之星” 评选,激发服务热情。同时,每季度组织跨区域交流(如到其他国家级度假区学习),避免服务模式固化。
9. 引入第三方暗访评估:每年聘请独立机构开展 2 次 “神秘顾客” 测评,重点检查 “隐性服务”(如雨天是否主动提供雨伞、对特殊需求游客的响应速度),测评结果作为管理层考核依据,确保服务质量 “不缩水”。
四、推动 “产业融合生态圈” 建设,拓展价值边界
单一度假功能难以支撑长期竞争力,需联动周边资源形成 “度假 +” 产业集群。
10. “度假区 + 乡村” 共生:引导周边村庄发展配套产业,如民宿集群、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供度假区餐饮采购)、手工作坊(为度假区提供文创商品)。某度假区通过这种模式,带动周边 5 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超百万元,同时丰富了自身的在地化体验项目。
11. “度假 + 产业” 延伸: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开发融合产品,如:
1. 临近葡萄酒产区的度假区,推出 “葡萄采摘 + 酿酒体验 + 酒庄度假” 套餐;
2. 位于科技园区旁的度假区,开发 “工业旅游 + 科普研学” 项目,吸引企业团建和亲子客群。
12. “线上 + 线下” 价值联动:将线下体验延伸至线上消费,如开发度假区主题文创盲盒、直播带货当地特产、推出 “云游度假区” VR 产品,实现 “离区不离粉”,全年营收中衍生品占比提升至 15% 以上。
五、建立 “危机响应预案”,维护品牌公信力
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服务投诉舆情)可能冲击品牌形象,需提前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13. 全场景应急演练:针对极端天气、设施故障、疫情防控等场景,每半年开展 1 次实战演练,确保员工掌握应急处置流程。如某度假区在台风来临前,2 小时内完成游客转移、设施加固,零安全事故且获媒体正面报道。
14. 舆情监测与快速响应:安排专人 7×24 小时监测社交媒体、旅游平台的评价,发现负面信息后,按 “1 小时回应、6 小时出解决方案、24 小时跟进结果” 的流程处理。曾有游客在网上投诉 “民宿卫生问题”,某度假区快速核实并公开整改过程,反而收获 “负责任” 的好评。
15. 定期发布 “品牌白皮书”:每年向社会公开运营数据(如游客满意度、生态保护成果、带动就业人数),增强公众信任。某度假区通过发布白皮书,连续 3 年获得 “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 称号,品牌美誉度持续提升。
通过上述策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能实现从 “获得称号” 到 “成为标杆” 的跨越,绿维文旅可为运营方提供 “后创建时代” 的定制化服务,包括年度运营诊断、产品升级规划、品牌营销策划等,助力品牌价值持续释放。
绿维文旅参与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代表项目有:山东烟台蓬莱旅游度假区、江苏常州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山东日照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河北崇礼冰雪旅游度假区等,服务内容涉及发展规划、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重点区域修规、景观规划等成果。
绿维文旅,是“四甲”规划设计、建设总包、文旅运营全程服务机构,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EPCO综合服务商。从2005年创立之初,绿维文旅便提出了“创意经典·落地运营”的理念,经过近二十年创新发展,以策划为前提,规划设计为核心,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投融资、开发、建造、招商、运营、培训、智慧化等全程全链业务体系。
(注:文档部分内容可能由 AI 生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