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明月焰的惊艳与青龙峡滑道的欢呼声交织,减速版蹦极的爆火与峰林峡天然浴场的欢歌共振……今年以来,河南省修武县依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紧扣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大力实施“文旅领跑”行动,全县文旅产业呈现出提质增速的良好态势,已然成为修武经济的“顶梁柱”与“主引擎”,这座小城正以文旅为钥,打开全域发展新局。
项目提速
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
云台山景区红石峡景点游人如织(范燕彬 摄)
修武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建成一批、推进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梯次推动文旅项目落地见效,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修武县已建成项目持续圈粉,青龙峡滑道、峰林峡天然浴场、减速版蹦极等项目投用即成热点,云台山景区更新50辆新能源观光巴士让绿色出行与生态发展同频;在建项目稳步进阶,总投资23.52亿元的陪嫁妆村游客服务中心、云上宿集等8个项目加速推进,其中陪嫁妆村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后,将成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枢纽,大幅提升景区接待能级;谋划项目储备充足,聚焦“亲山”“乐水”“微度假”三大方向,云台·长赋演艺综合体、一斗水整村开发等16个重点项目蓄势待发,猕猴谷心跳乐园将解锁山地新体验,峰林峡月牙湾主题乐园则为“乐水”之旅添彩。
目前,修武县产业梯队加速成型,通过长三角文旅企业推介会,20余家头部企业慕名考察,34个储备项目落地在即,“雁阵式”产业集群初现雏形,为文旅增长锻造“后备军”。
品牌焕彩
擦亮“惬意修武”新名片
峰林峡天然浴场等新项目让传统山水游焕发出新的活力(牛军 摄)
以品牌塑造为核心,修武县多点突破,让“惬意修武”成为兼具美誉度与吸引力的文旅名片。
乘坐直升机俯瞰太行壮美山色,于子房湖乘坐游船快艇体验“高峡出平湖”,挑战云台山攀岩的惊险刺激,体验丛林滑道的风驰电掣……作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景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创新推出的“水陆空”立体玩法,多样化游玩项目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让传统山水游焕发出新的活力。
修武县策划“清凉一夏 惬意修武”暑期促消费活动,联合350家蜜雪冰城门店让利惠民;推出云台明月焰、升级夜版绿野仙踪、傣迪泼水节等沉浸式夜游项目,带动岸上村成功入选2024年度全国消费新场景典型案例,同时获评河南省省级夜经济集聚区,成为乡村夜经济发展的亮眼标杆。
修武县升级“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服务,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景区直通车覆盖高铁站及周边区域;深化“优服务、提品质、增效能”行动,优化交通导览、市场安全等服务,整治导游乱象、强制消费等问题,让“惬意”成为修武旅游的鲜明标签,游客满意度与复游率同步上扬。
同时,修武县创新实施民宿品质跃升工程,研究制定“以星换惠”政策,对精品民宿实行统一编号、动态监管。云上院子、溪山·山居美学园入选“老家河南”精品线路,“精品民宿圆梦之旅”获评全国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为了让文创品牌破圈生长,修武县打造“修武礼物”品牌,举行首届文创设计大赛,推出绞胎手握杯、旅行盖章本等20余款新品;怀连翘茶伴手礼、宋代铜镜挂件等40余款文创产品入市,山药咖啡、菊花酥等近20种农特产品完成文旅转化。
融合增效
激发全域发展新动能
位于七贤镇沙墙村的陶然民宿成为修武县高端民宿的一张新名片(范燕彬 摄)
修武县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发展路径,推动“旅游+”深度融合,拓展文旅发展新空间。
为推动非遗资源产业化升级,绞胎瓷技艺孵化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松花蛋制作技艺赋能农创发展,优化升级5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研发百余种农特旅商品,实现“田园变游园、特产变名产”。
修武县打造“旅游+体育”的运动胜地,云台山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九九登高挑战赛、“中原舞蹁跹”广场舞大赛、河南省自行车公开赛等赛事接连上演,让山水成为天然赛场,吸引数万爱好者参与,运动活力点亮绿水青山。
修武县培育“旅游+医养”新兴业态,深化“以药促养、以旅带医”模式,云台山医养民宿等项目稳步推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康养资源。修武县还荣登“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百强县”,为文旅产业添上“健康底色”。
文化铸魂
彰显千年古县新活力
云台明月焰沉浸式夜游项目(范燕彬 摄)
从文物保护到非遗传承,从文化惠民到品牌输出,修武县让文化成为文旅产业的“根与魂”。
修武县高质量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汉献帝禅陵环境整治、当阳峪瓷窑遗址抢修等工程。汉献帝禅陵入选“河南省三国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当阳峪窑址成为非遗传承的典范。
修武县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建立非遗数据库,新增传承人30名;推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旅游从业者双向培训,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乡村”活动百余场。当阳峪绞胎瓷生产企业被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表里如一绞胎瓷,携手共富建乡村》入选省级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绞胎瓷作品《硕果》《孔雀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中原文化大舞台”“舞台艺术送基层”“四季村晚”等活动上演1000余场,惠及群众16万人次;“百姓美育学堂”等公益课程开课,原创《入户调查》《移风易俗焕新颜》等11个节目;推出“叠彩云乡”松花蛋文化体验、华服礼仪研学等40余场特色活动……修武县创新文化惠民工程,发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基层文化驿站作用,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走进景区,群众文化获得感持续提升。
青山绿水间跃动着发展的脉搏,千年文脉里激荡着创新的回响。修武县以“文旅领跑”为笔,绘就了一幅“景城一体、产城融合”的生动图景。如今,文旅产业作为修武经济支柱的根基愈发稳固,带动百业兴旺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
未来,这座兼具山水之灵与人文之韵的古县,将继续以融合之策激活全域动能,以文化之魂铸就品牌高地,让“惬意修武”的故事成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注脚,为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写下更璀璨的篇章。
来源/ 中国县域经济报(本报记者 李向东 通讯员 范燕彬)
审核/ 张春嫄
编辑/ 赵晓娜
扫一扫
下载中国县域经济报客户端
投稿邮箱|zgxyjjb@126.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