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年均晴好天气近300天,全域四季皆可观星。2019年,宁夏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星星故乡”特色文旅品牌,深度挖掘“星空+”潜力,以文旅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文旅消费新体验,带动住宿、研学、摄影、文创等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国内星空旅游高地。目前,全区星空露营、沙疗康养、天文研学等多元产品蓬勃发展,让宁夏的星空旅游真正实现了从“仰望星空”的浪漫情怀,到“脚踏实地”的产业繁荣。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武裕国围绕“星星的故乡”文旅品牌的创建与实践,从品牌定位初衷、资源优势、实践成果、未来规划四个方面,分享宁夏的探索与思考。
一、为什么打造“星星故乡”文旅品牌——破局与转型的战略选择
宁夏地处西北,传统旅游资源禀赋有限,但生态优势和文化独特性为宁夏提供了差异化发展的突破口。一是破解同质化竞争。在传统“塞上江南”形象基础上,宁夏挖掘“星空”这一稀缺资源,打造全国首个星空主题文旅IP,避开与周边省份的旅游资源同质化竞争。二是响应消费升级需求。现代都市人群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与光污染环境下的“星空稀缺”形成强烈反差,星空旅游契合了Z世代对高品质、沉浸式体验的追求。三是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星空+”融合业态,带动住宿、研学、摄影、文创等产业链延伸,实现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型。
二、宁夏发展星空旅游的四大优势
一是天时之机。宁夏年均晴好天气近300天,大气通透度高,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四季皆可观星。二是地利之便。低光污染等级(3—4级),贺兰山、罗山、腾格里沙漠等区域具备极好的暗夜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得到游客的广泛好评。三是文化之特。星空与黄河、长城、葡萄酒、西夏陵等特色资源交织,形成“大漠星河”“葡萄园观星”等独特场景,赋予品牌人文厚度。四是政策之根。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文旅产业作为“六优”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并立足宁夏独特的星空资源优势,将“大漠星空”作为宁夏二十一景创新升级工程六大主题品牌之一进行打造,全力构建星空旅游全产业链。
三、宁夏做了哪些工作?——四大实践路径
1
守护星空资源践行生态优先
一是暗夜保护。在沙坡头、贺兰山等核心区限制光污染,制定《星空旅游气候评估技术规范》和《星空旅游地评价指标》两个标准文件,科学评估观星适宜度。二是生态修复。如志辉源石酒庄将废弃砂石厂改造为“葡萄种植+观星”生态示范区,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2
创新产品体系,推动产业融合
宁夏坚持市场导向,创新实施“星空+”战略,打造差异化、沉浸式的星空旅游产品体系。一是打造观星核心矩阵。建成沙坡头星星酒店、黄河宿集观星民宿等标杆项目,成为全国网红打卡地,旺季一房难求。二是“星空+”产业融合。将“星空元素”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让游客体验到“有主题、有内容、有体验、有回忆”的星空之旅。将星空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结合,创新推出图兰朵葡萄酒小镇星空品鉴等融合项目;串联西夏陵、贺兰山岩画等资源,推出文化观星主题线路;将“星空+科技”相结合,开发星空研学、天文科普等课程。三是产品体系完善。将黄河、大漠、星空融为一体,为游客创造“躺在床上数星星”的休闲体验方式,目前已开发出住星星酒店、品星空晚餐、看星空演艺、听星空讲座、赏大漠星河、追星空摄影的星空旅游深度体验系列产品。
3
强化品牌营销,扩大影响力
一是打造一批活动IP。连续举办星空旅游大会、星空朗读、星空音乐会、星途自驾、重要天文现象线上直播等活动,吸引梵克雅宝、兰博基尼等国际品牌活动落地举办。二是开展一系列精准营销。实施“百校联动·青春集结·星星故乡”青春营销活动,推出港澳青少年星空研学产品。三是构建一个推广体系。建立线上线下全媒体传播矩阵。“星星故乡”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相关案例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宣传推广典型案例。
四、下一步计划——迈向星空旅游新高地
当前,宁夏星空旅游已从资源驱动迈向创新驱动阶段。随着消费升级和文旅市场深度变革,游客需求日益多元化、品质化,传统的观星体验难以满足新时代消费需求。延伸产业链、提升服务品质、科技赋能体验,是适应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宁夏发挥“星星故乡”IP价值、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一是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综合附加值。发展星空婚庆、星空摄影大赛等新业态,结合现有资源,开发“星空+葡萄酒庄”“星空+非遗”等融合产品,打造“浪漫星空”主题线路,形成覆盖婚庆、摄影、研学、文创等多元业态体系。二是服务升级能增强游客黏性。建设更多专业观星营地,完善夜间安全、导览等配套设施,培养星空旅游专业人才,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提升游客体验。三是科技融合突破时空限制。鼓励引导景区利用VR/AR技术开发沉浸式观星项目,推动“数字星空”与实景旅游结合。三者协同助力宁夏打造全国星空旅游高地。(惠游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