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东莞观音山)宛如一颗耀眼的生态明珠,熠熠生辉。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的日子。今年全国生态日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与荣光。东莞观音山以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文化魅力,已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典范。
作为“城市绿肺”和“森林氧吧”,东莞观音山在1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2%,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地貌和植被,为周边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生态屏障和休闲空间。东莞观音山通过20多年的生态管理和文旅融合创新,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的发展道路。
东莞观音山的生态保护历程堪称中国城市生态修复的典范。1999年建公园之初,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青山。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南粤大地,东莞凭借制造业迅速崛起,成为享有盛名的“世界工厂”。“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也让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东莞观音山董事长黄淦波,决心将其打造成一片绿色的家园。
经过26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东莞观音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2%以上,拥有着东莞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成了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走进东莞观音山,茂密的植被遮天蔽日,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中。漫步在山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东莞观音山的森林生态系统极为丰富多样,近千种野生植物在这里肆意生长,其中不乏粘木、白桂木等珍稀物种。这些植物不仅为观音山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更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300多种野生动物在这片广袤的森林里繁衍生息,中华小鲵、穿山甲、白鹇等珍稀动物时常出没其间,为东莞观音山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生态保护是东莞观音山发展的根基。多年来,东莞观音山始终严守生态红线,实施全面、科学的生态管理。早在2007年,东莞观音山就依据山体走势和植被生长环境,将整个园区科学划定为保护区、生态核心区、适度开发区三大区域。在保护区内,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和破坏,确保原始生态系统不受干扰;生态核心区则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展科研监测和生态教育活动;适度开发区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前提下,合理建设旅游设施和服务项目,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游览体验。
名贵古树得到了特殊的呵护。东莞观音山对每一棵古树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建档造册、鉴定年龄,并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防腐处理措施,确保古树能够健康生长。除了对古树的物质保护,东莞观音山还通过组织参观古树博物馆、开展植树活动等方式,向中小学生及游客普及生态知识,增强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古树的价值和意义,共同参与到保护古树的行动中来。
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同时,东莞观音山还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这里不仅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如蜿蜒的吉祥路休闲栈道、壮观的瀑布、清幽的翠湖,还有丰富多元的人文活动。每年举办50多场环保公益活动,吸引游客、市民踊跃参与,为环保贡献力量;开展100多场文化主题活动,比如举办“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森林文化节、森林诗歌节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领略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外,东莞观音山还被授予全国首个“生态文学创作实践基地”。即将举办“首届中华文化万年史探源高峰论坛”等,更是为景区的文化溯源战略升级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持续书写绿色发展篇章。从曾经无人问津的荒山,到如今年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莞观音山用26年的时间,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莞观音山有着更加宏伟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到2035年,景区要实现园区清洁能源全覆盖,打造“碳中和森林公园”,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水平,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未来,东莞观音山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为画笔,以文化为颜料,在粤港澳大湾区描绘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可持续发展画卷,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这颗镶嵌在水泥森林中的“生态明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