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兴城展新颜
——芷江以“三大盛会”为笔,绘就“办会兴城”新画卷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补秀梅 通讯员 许敏
金秋九月,到处好风景。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湖南与伟大抗战精神”——湖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及第四届怀化市旅游发展大会暨乔氏中式八球大师赛即将在芷江举行,芷江正以“办会兴城”为总揽,以“三大盛会”为契机,在城市提质、文旅融合、区域协作、全民参与等方面全面发力,书写着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城市更新:从“面子”到“里子”的立体焕新
在胜利大桥施工现场,目前正在进行桥面铺装的关键施工阶段。作为连接七里桥村与小河口村的民生工程,大桥建成后将彻底解决两岸居民绕行不便的问题,同时也将成为服务“三大盛会”的重要交通动脉。
(胜利大桥施工现场)
与此同时,芷江城区路网提质改造工程全面提速,城市交通脉络迎来系统性升级。作为连接芷兰路、和平大道等五大主干道的交通枢纽,犀牛路改造工程备受市民期待。
(犀牛路改造工程)
来自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芷江已完成23条主次干道改造、56条背街小巷整治,新增停车位1200余个。昔日的“断头路”如今四通八达,“曲折路”变得笔直通畅,城市交通网络实现质的飞跃,市民出行体验得到显著提升。
(俯瞰芷江城区)
在飞虎路社区德丰园小区内,一场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基层治理实践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个拥有41栋楼、1486户居民的大型社区,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实现了从“问题小区”到“幸福家园”的华丽蜕变。
“党员包楼栋,群众齐参与,现在环境好了,人心也齐了。”飞虎路社区党总支部副书记周群介绍道。社区创新建立了“社区党总支—小区临时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红色治理网络,党员干部们每天深入楼栋倾听民意,重点解决居民反映最强烈的垃圾清运、路面修缮等民生问题。
从基础设施硬件的提质升级,到基层治理“软件”的创新完善,从看得见的城市面貌改变,到感受得到的民生服务提升,芷江正以全方位的城市更新迎接“三大盛会”,让城市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这种“内外兼修”的发展路径,不仅让城市更有颜值,更让生活更有品质。
文旅融合:从“过境游”到“目的地”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芷江深入答好两道“融合命题”,将“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和“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两手抓,以创新为引领,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板。
(和平湖水上夜游)
芷江和平湖夜游项目以科技赋能文化,打造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沉浸式艺术盛宴。项目团队创造性地利用沿湖空间结构——遇桥墩则打造数字水帘,见桥廊便设置透明网屏,将每一处建筑细节都转化为艺术载体。配合广角3D影像技术,整个湖区化身为一个巨大的立体展演空间,实现了物理环境与数字艺术的完美共生。
与传统的江南水乡夜游截然不同,和平湖夜游以“遗世侗乡梦逐月”“沅有芷兮澧有兰”“鹰猎长空荡波影”“一纸降书落芷江”“幸福芷江新时代”“寻遇和之城”六大主题篇章,构建起一部气势恢宏的城市史诗。游客乘船穿行其间,如同翻阅一部立体的城市传记——从侗族文化的浪漫传说到抗战胜利的历史荣光,再到新时代的幸福图景,芷江的精神脉络在光影变幻中渐次展开。
(和平湖水上夜游)
这种突破传统的夜游模式,不仅重新定义了城市夜经济的内涵,更让游客在40分钟的航程中,完成了一次从历史到未来、从地方到世界的文化穿越。
在和平大桥至山水酒店的沿河路段,祈愿和平、和美侗乡、和平名城、包容开放、非遗民族、人类命运共同体六幅墙绘成为新的打卡点,让众多游客惊呼“每一帧都是壁纸”。
(市民打卡墙绘)
“墙绘不仅是装饰,更是城市文化的立体教科书。”墙绘通过侗族女孩、孽龙腾飞、白鸽展翅、和平红绸等视觉元素,巧妙地将侗族文化、和平文化、抗战文化三大IP融合起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墙绘,画面中,一只温暖而有力的手,正将印有侗族鼓楼图案的拼图嵌入蔚蓝星球。这个充满创意的构图,既象征着芷江作为“国际和平城市”的独特地位,又传递出“世界需要协作,芷江正在行动”的深刻主题,芷江用画笔勾勒出小城的国际视野。
“科技赋能+文化铸魂”的创新实践,不仅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更重塑了芷江的旅游吸引力——从过去游客匆匆而过的中转站,蜕变为值得专程探访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区域协作:从“单打独斗”到“联动共赢”的战略升级
今年1月,张吉怀旅游共同体第一届市州委书记联席会议在怀化召开,标志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7月29日,张吉怀全媒体传播联盟正式成立,为三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网络大V和媒体代表探访芷江)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潮中,芷江积极抢抓机遇,深度融入“张吉怀”旅游共同体建设。7月29日下午,“张吉怀E起游”网络宣传活动走进芷江,来自三地的网络大V和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访这座和平名城。截至目前,约有30位旅游博主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推介芷江文旅资源,掀起线上关注热潮。
与此同时,怀化“三江一湾”的文旅版图正在徐徐展开。在这幅文旅融合的时代画卷中,芷江以深厚的和平文化底蕴,与其他区域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发展态势,生动诠释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旅发展新理念。
芷江立足自身特色,以和平文化为内核,打造“国际和平城”文旅IP。依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飞虎队纪念馆等资源,联动和平湖旅游度假区、㵲水河岸生态景观,开发和平主题研学、和平湖水上夜游等业态,推动“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成为“三江一湾”文旅矩阵中的国际化窗口。
“各位嘉宾请看,这就是被誉为‘和平名城’的芷江!”7月20日,在贵阳市举行的“福地怀化 懂你之城”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贵阳)文旅推介会上,推介官穿着侗族传统服饰,指着大屏幕上震撼呈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全景图,用清亮的嗓音向全场介绍。
接下来,芷江还将亮相“相约三湘四水 畅游神韵雪峰”雪峰山旅游联盟(长沙)推介会。从主动“拉队友”到巧妙“组CP”,芷江文旅正以愈发开放的姿态融入区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全民参与: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角色蜕变
8月10日,芷江发起一场环境整治的全城总动员,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与群众携手联动,从主街干道到背街小巷,从居民小区到公共场所,掀起一场全域覆盖的环境提升热潮。
(环境整治的全城总动员)
青年志愿者龚士宇表示,环境整治擦亮了城市的“面子”,更用行动凝聚全民参与“里子”。餐饮店主谭老板主动拆除了违规搭建的雨棚,“盛会办好了,客人自然就多了。”这种“舍小利顾大局”的共识,正是芷江办会兴城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
在芷江镇海峡路社区,“特色书屋‘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放假仍不歇业,作为“三大盛会”的讲解“储备力量”,15名来自本地各个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进行系统的学习。“我要把家乡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五年级的学生小王满怀期待地说。
8月13日,在芷江和平剧院,200多位来自芷江文旅一线的从业者正专注地跟着老师练习服务用语,芷江文旅行业服务质量提升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老李说起英语难掩紧张,他说:“以前觉得开车就是把人送到地方,现在明白了,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为芷江代言。”
在芷江老年大学广场,一支平均年龄超60岁的演出队伍正在加紧排练。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却浇不灭队员们排练的热情。与此同时,在全县的各大广场上,学生方队、合唱团加紧排练节目,将充分展现芷江人民的热情好客。
办会兴城,关键在人。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正在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文明劝导队”“笑脸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大街小巷,确保每一处细节都尽善尽美;社区干部在走访商户,收集大家对城市管理的建议;文化工作者在精心打磨演出节目,力求完美呈现芷江特色。
城市建设的每一步,都在为美好生活添砖加瓦;文旅发展的每一程,都在为幸福日子锦上添花。从“小小讲解员”稚嫩的童声到银发艺术团动人的歌声,从出租车司机亲切的问候到餐饮店主热情的笑容,38万芷江人民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主人翁”的担当。
金秋九月,让我们相约和平文化名城,共同见证这座千年古城的华丽蝶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